点击数:273 更新时间:2023-02-01

柏林 莫斯科

◎李庆田

        1945年4月25日,二百余万苏联红军对柏林形成包围态势,躲在总理府地下室的德国元首希特勒明白,自己亲手建立并梦想千年永驻的第三帝国已经宣告崩塌。这位进入了生命倒计时的战争罪犯不无忧伤地对自己的亲信说:“我们距离最终的胜利,曾经仅有一步之遥。”
        在他看来,他领导的德国军队完全有机会赢得这场世界大战。尤其是1941年10月初,当东线的中央集团军群发动旨在攻占莫斯科的“台风”行动时,他跟绝大多数德军将领都相信,那座代表共产主义的红色都城会在严冬到来之前被撕成碎片,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将在德军的重击下彻底垮台。
        那时,他认为德国距离最终胜利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那时,德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战绩。那时,包括挪威在内的北欧已被平定,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已被征服,英国仅能靠着祖宗留下的强大海军而在本土苟延残喘,另一个半球的美国因国内盛行的孤立主义而不能参与欧洲的争端,所以只要击败苏联,他领导的纳粹政权便有足够的实力迫使美英承认德国在欧洲取得的霸权。
        而那时的苏联已是岌岌可危。自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军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战斗中遭受重创,死伤及被俘兵员竟高达二百八十余万,这几乎相当于开战前苏联对德作战部队的总数,而损失的枪械、火炮、坦克等武器装备更是难以计数。
        理论上讲,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承受这样的打击。
        所以,希特勒的思维逻辑似乎也没什么错误:既然苏军守不住边境,守不住明斯克,甚至守不住斯摩棱斯克和基辅,那么他们又凭什么能守住莫斯科呢?既然苏联已经损失了如此庞大的军力和物力,又怎么可能在短时期内恢复过来呢?
        为此,他命令进攻莫斯科的百万大军都放置在一线,不留预备队也不设防御阵地,企图以有进无退的凶猛进攻一举拿下莫斯科。
        那时,他似乎看到了胜利女神在向他招手。
        可战场上的事情原本就是瞬息万变,随着战局的发展,接下来将有太多的意外发生,全部出乎他和纳粹德军的意料。
        他忽视了阴雨及严寒天气对德军战斗力的削弱程度,忽视了苏联军民保卫首都的决心;他没有想到斯大林在危急关头居然没有逃离莫斯科,而是在红场举行阅兵并鼓舞苏联军民的斗志;他没有想到苏联竟然会抽调远东数十万精锐驰援莫斯科,而苏军的总指挥朱可夫已经掌握了德军钳形攻势的套路;他也没有想到,尽管美国没有参战,却已联手英国开辟了北极航线,将大批战略军事物资运到苏联,为其就地输血造血。除此之外,他对自己的力量太过高估了。他最没有想到的是,连续几个月无休整的高强度作战已使德军锐气大减,各军各师的战损兵员及装备不能及时补充,大部分都成为缺医少粮的疲惫之师。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便是彼时德军的写照。
        希特勒坐在地下室里,听着外面隆隆的炮声,知道柏林市中心的防御撑不了几个小时了。他想:那时若是准备一支力量强大的预备队,或者想办法改善下糟糕的后勤供应,那么莫斯科战役便是另一种结局,整个世界也将臣服于他的统治了。
        但,这仍旧是希特勒这个行将就木之人的一种臆想。
        战后,很多军事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大量数据对战争进程进行模拟复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便德军在1941年真的占领了莫斯科,苏联也未必见得会停战投降。
        如果把德国比作一只动作敏捷、体型轻盈的猎豹,而苏联则像是一只动作笨拙却身体坚实的白熊。猎豹的优势在于战术和速度,对小型猎物发动闪电袭击往往能够一击毙命。白熊的优势在于体力和耐力,皮糙肉厚且能扛能打。开战之初的苏联,虽然被猎豹撕咬的遍体鳞伤血流不止,心脏和咽喉却依然完好,还没有到被击垮的程度。换句话说,猎豹若想制服白熊,必须要长期保持开战初的开挂状态去暴击对手的要害,必须避免跟对手拼体力拼耐力,否则一旦白熊恢复体能,发出惊天怒吼,猎豹绝无取胜的可能。
        而事实上,德国恰恰无法保持自身的优势。它的体量远不如苏联,更何况它对战争的全面动员实在是太晚了。希特勒过于狂妄自信,兵败莫斯科后认为那不过是严寒天气打乱了德军的进攻节奏,等天气转暖,他仍有取胜的机会。1942年,他把精力都放到了如何夺取高加索油田方面,企图切断苏联的能源命脉,却再一次忽视了德军兵力及装备不足的问题。在这个决定生死最关键的年份里,德国军工生产居然还是采取八小时工作制,大量资源用于制造与战争无关的消费品。一直到1943年初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全军覆没,希特勒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宣传部长戈培尔在柏林体育馆发表《论总体战》的演讲,以煽动德国民众用更加积极无畏的姿态去面对战争去争取胜利。
        相比之下,莫斯科的斯大林在开战之初便将两亿苏联军民全面动员了起来,整个战争期间前后动员的军队高达近三千万人,这几乎相当于德国总人口的一半,比德国动员的总兵力多出了近两千万人!同时苏联将西部工业设备向乌拉尔以东地区进行转移,在辽阔的大后方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
        还是拿至关重要的1942年来说,苏联坦克总产量为两万四千余辆,还接收了美英盟军援助的近万辆的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车,而同期德国只生产了四千余辆坦克。也就是说,即便德军装甲部队在东线战场上凭借自身优良的战术素养能打出一比七的惊人战损比,力量耗尽后,他们还是要面临苏军钢铁洪流潮水般涌来的现实。苏联的战争潜力加上苏联军民对战争的忍受力足以让德军感到绝望。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束,苏军逐渐适应了德军的闪电战战术,以朱可夫为代表的苏军将领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已不亚于任何德军指挥官。库尔斯克会战之后,苏军的大规模反攻已势不可挡。此时,美国已参战一年有余,其组织的远程重型轰炸机编队对德国工业生产及石油产地进行了不间断的饱和轰炸,进一步削弱了德国的军工制造和能源供应,而其新研发的反潜技术装备大显神威,有效地扼制住了大西洋上德军的潜艇战。整个1943年,德军在各条战线上纷纷败退,已然失去了翻盘的可能。至于1944年的激战,那只是希特勒和他的拥护者们不甘心坐以待毙而做出的困兽犹斗而已。
        希特勒枯坐在地下室里念叨他曾距离一步之遥的胜利,但他或许到死都不明白:他组建的纳粹政权将种族分为三六九等,对弱小国家肆意践踏,对所谓的劣等民族肆意屠杀,这注定要成为全人类(除少数利益群体)的公敌。以丘吉尔为代表的西方政客那么仇视苏联的共产主义,可当他们瞧出了纳粹的邪恶本质,便毫不犹豫地同斯大林结盟,与德国死磕到底;加盟苏联的乌克兰人本来与俄罗斯人有着很深的间隙,可当他们目睹了纳粹在自己家乡的暴行,便毅然加入红军队伍,为民族解放而与德军战斗到底。
        这样的政权没有存在的公理。
        他领导的纳粹政权对占领区人民的罪行早已罄竹难书,而他对德国的伤害也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费劲心机所做的一切只得到了与其初衷完全相反的结果。
        他宣誓要恢复德国的荣光,要为大德意志帝国在东方开疆拓土。诚然,巅峰时刻的德国确实控制了大半个欧洲,可昙花一现的胜利过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并永远失去了德国人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即便很多年后德国再次统一,领土面积也比希特勒上台时减少了十一万平方公里。
        他宣称要建立纯种雅利安人的德国。可悲的是,当苏军攻入德国境内,千千万万的德国妇女都要为纳粹曾经的罪恶而被迫买单。东线德军对苏联军民实施的那些骇人听闻的暴行,如今被苏军加倍奉还给了德国百姓,奉还给了施暴者的亲人。民族的纯洁性被淹没在德国女人的痛苦呻吟和血泊之中。
        1945年4月,躲在地下室里的希特勒多次拒绝部下关于撤离柏林的建议,公开宣布要与柏林共存亡。他清楚,此时的德国已是山穷水尽:盟军两面夹击而德国缺乏战略纵深,国内石油资源完全枯竭而能打的部队早已被击溃。即便他逃出柏林包围圈又如何,只不过多活几天再陷入另一个包围圈而已。
        大戏落幕时,他没有理由逃离这个由他一手搭建的血火舞台,为此他搜罗尽可能多的炮灰为自己助演。没错,他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便是在总理府花园里给那些年仅十二三岁的德国少年颁发勋章,鼓励他们继续勇敢地与苏军战斗到最后一刻。
        4月30日,随着总理府地下室里尖锐的枪响,他跟他刚结婚的妻子双双自杀,欧洲文明的至暗时刻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
        曙光到来时,欧洲已面目全非,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无人掩埋的尸体,向尚且活着的人们静静诉说着战争是何等的罪恶。
        作者单位:山东旺旺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