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重点任务敲定
今年我区计划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00亩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23年我区林业生产重点任务敲定,任务目标是: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00亩,全民义务植树(含折算)80万株,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7个,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2.5‰以下,全区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3%。
据了解,今年我区林业生产的重点主要包括提倡生态资源科学培育、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管理、探索生态资源转型升级三个方面。
按照以水营林、以水定林的思路,加大退化林修复、疏林地补植力度;对裸露土地进行严格的地类甄别,并对符合规划的地块进行绿化再造;持续推进低效林改造和森林抚育相关工作;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因地制宜、适地适绿、见缝插绿开展国土绿化;组织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提升造林品质,绿化国土家园。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村庄,结合城镇改造提升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农村水旁、路旁、村旁、宅旁进行绿化美化,鼓励村民、村集体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拆违地建设乡村公园和绿地广场,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7个,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强森林生态廊道管护。对G220线、济东高速及高速路节点绿化带进行养护管理;结合村居绿化实施镇村道路绿化美化,构建布局合理、景观多样的乡村绿道网。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检疫,严格森林植物检疫,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或方案,深化森林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突出抓好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无公害防治率达90%以上,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2.5‰以下;及时发布防治信息,严防暴发成灾。严格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巩固提升保护监管合力,依法打击非法捕猎、交易野生动植物行为;认真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措施,完善湿地保护修复机制,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全区湿地面积不减少。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监管。配合省市区做好成熟果品抽检监测,杜绝禁限农药使用,开展安全宣传培训,逐步健全食用林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守护舌尖安全。落实生态资源管理与保护。对森林、林地和湿地加大督查力度,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湿地、绿地、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行为,依法保护全区林业资源和生态安全。持续推进林长制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济阳区2023年林长制工作方案》,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完善工作体系,细化工作指标,及时更新“山东省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加强督导和考核,落实巡查制度。
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种植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加快品牌建设和“三品一标”认证,建设生态特色果园,生产绿色果品或有机果品,突出地域性名特优新经济林,实现城乡增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调整种植结构,提倡选用高产、多抗、富有特色的林果花卉育苗产品,提高种苗、花卉、果品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开展低产低效园改造、示范园创建,不断适应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开发林下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依托生产加工、采摘体验、休闲观光、森林康养和生态基地建设,积极打造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创造新增长点,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开发,实现林业发展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信息共享,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依托大数据平台和“物联网+”公众服务管理等信息系统提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
为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各街镇、各有关部门将按照今年的林业生产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田间地块,抓住造林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爱绿护绿植绿的自觉性,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造林绿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强化造林管护,提高造林质量。
(刘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