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66 更新时间:2023-03-29

创新监督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本报讯 去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以民生实事项目为切入点,创新监督方式,厚植为民情怀,以民生实事项目的更好落实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济阳实践”。
         满意度测评,落实结果代表“说了算”。“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项目,满意票211票,基本满意票1票,不满意票0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票210票……”1月8日,在济阳区第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随着工作人员宣读计票单,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结果正式出炉。这是我区首次对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也是济南市首个开展这项工作的区县。
         为做好该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根据《济阳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实施办法》,细化工作方案,印制满意度测评票,交由代表投票测评。会上,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汇报了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参会的213名代表结合前期实地调研、群众反响等情况,对年初票决产生的10个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计票结果当场公布,并将测评结果报区委和组织部门,作为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监理式”监督,项目落实代表“盯着干”。“人大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职权,不仅要监督结果,更好监督过程,这一点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为此,今年我们参照建筑工程监理模式,计划对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开展‘监理式’监督,推动民生实事项目更好落实落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红军说。
         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理式”监督实施办法》。“监理式”监督不是24小时“旁站式”监督,而是按照人员就近、相对专业对口、履职能力强、有浓厚为民情怀、关心民生事业等原则,选取部分人大代表作为监督组成员,实行“一项目一监督组”。同时,“监理式”监督是一种全过程监督,从项目招投标到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聚焦全环节、全过程、全链条跟踪问效。监督过程中,监督组成员不拘形式、不走过场,不定期、多频次、不断档到项目建设现场,听汇报、看现场,主要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等关键内容。
         代表履职会,中期结果代表“催一下”。 去年7月,区人大常委会从促进代表履职的角度出发,召开由全体区人大代表参加的代表履职会议。 会上,代表认真听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做履职发言,并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今年,区人大常委会计划进一步拓宽代表履职会议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将通报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纳入会议议程。届时,将由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通报项目中期完成情况,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加快实施进度,让包括代表在内的全社会人士了解、关注和督促项目实施,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助力项目落地见效。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