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6 更新时间:2023-09-27

政府+慈善 济阳区“情暖夕阳”让爱更多一点

        “服务得挺好啊,脾气也好,来了帮我洗漱、打扫卫生,可好了,我可满意了。”家住曲堤街道大杨村的刘姓老人动情说道。
        这位刘姓老人,是济阳区探索“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方式开展救助帮扶工作的受益者之一。
        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兜底保障工作,社会救助政策性、业务性强,面对的困难对象情况复杂,为统筹高效运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济阳区民政局联合济阳区慈善总会共同启动“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满足老年人日趋多元的救助服务需求,切实提升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健全机制
推进政府与慈善相衔接

        近年来,济阳区民政局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推进构建高效高质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精细,奠定了良好的项目基础。为保障“情暖夕阳”项目顺利开局,成立了由济阳区民政局、济阳区慈善总会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同志组成的济阳区“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领导小组,共同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济阳区民政局和济阳区慈善总会联合印发了《济南市济阳区“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实施方案》,主动与街镇联系对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促进惠民项目真正走进有需求的群众家里。
有了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有序,济阳区民政局与济阳区慈善总会及时沟通会商,分析研判工作形势,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加强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在政策、对象、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整合资源
广泛凝聚社会救助合力

        为有效整合救助资源、凝聚救助合力,济阳区民政局做好统筹、协同、联动文章,有效整合民政、慈善、第三方服务机构资源,并争取到省、市、区三级慈善资金44万余元,有效保障了项目实施。
        2022年12月,济阳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第三方服务机构为选择居家服务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2023年2月签订服务协议,确定服务对象424人;对选择养老机构的老人,完全尊重老人及子女、监护人的意愿,选择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进行集中托养服务,确定服务对象1人。
        确定好服务对象,还要保障其享受到专业的服务。济阳区慈善总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对选择居家服务的,按照每人每周服务1小时、1年52小时的标准,上门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心理慰藉、帮办代办、安全巡访、资源连接等服务。对选择养老机构服务的,资助其低保、两残补贴等救助资金缴纳集中入住费用不足部分,实行24小时照护服务。
阳光福缘养老中心院长齐乃华表示:“阳光福缘养老中心作为‘情暖夕阳’项目服务团队,全面摸排梳理困难老人的基本情况,通过专业服务、细心疏导,缓解老人们的焦虑、孤独、烦闷等情绪,促进老人们的身体健康。下一步,我们将会积极配合,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传递到每一位特困失能家庭,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天下儿女尽孝。”

优化服务
精准对接困难群众需求

        帮扶救助,“找对人、使对劲”很重要。济阳区民政局、济阳区慈善总会积极与街镇对接,由街镇落实到全区各村居,根据项目实施条件,对全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进行逐一摸排,确定服务对象,并录入救助平台。
        在《济阳区情暖夕阳经济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登记表和记录表》中,详细记录着老人的基本情况、基本信息、服务日期、服务内容、服务次数、服务时长等内容,由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签字确认。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服务11760次,服务时长11800小时以上。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济阳区民政局、济阳区慈善总会联合街镇,实行不定期、不定范围、不定人员的抽查机制,检查第三方的服务情况,服务对象的受益情况,全面加强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在前期督导、调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工作机制,真正解决好服务对象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区民政局和区慈善总会在全市率先启动‘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关爱项目,截至目前,有307名经济困难老人享受关爱服务。下一步,区民政局、区慈善总会将以‘情暖夕阳’项目为契机,深入探索‘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困难群众提供更精细、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济阳慈善力量。”济阳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春丽介绍说。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