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33 更新时间:2023-10-25

联合问诊+链条办理破解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难题

        受法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影响,企业不动产登记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一直是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反映突出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区投资促进局坚持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政策创新,探索形成“联合问诊+链条办理”模式,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累计为辖区111家企业办结土地房屋不动产手续。
 

强化协同联动
构建“一体化”推进体系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企业遗留问题处置工作顶层设计,构建起“区级领导包挂、投促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涉事企业参与”的“一体化”推进体系。区级领导分工包挂。组建由区委书记、区长双任组长的“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牵头负责具体推进事宜,区级领导带头包挂重点企业,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企业遗留问题处置工作,为遗留问题处置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将领导办公室设在区投资促进局,把发改、工信、环保、应急、住建、自然资源6个部门列为具体业务部门,抽调专人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现场答疑,对企业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开展分析研判、组织专题调度、进行集中会商,压实各方责任、拟定解决思路,确保遗留问题处置工作依法依规稳妥推进。涉事企业全程参与。将主动提报办理申请、证明材料的140余家企业,纳入历史遗留问题待处置企业“名录库”,由企业明确专人负责,全程对接问题处置专班,按要求配合完成材料收集、证据提报、手续补办等各项具体工作,做到件件有人管、项项有人抓、事事有人干,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推进体系。
 

创新服务模式
建立“问诊式”摸排机制
 

         参照医院问诊模式,创新“三问”分析法,组织专人对遗留问题企业开展“拉网式”摸排走访,会同各职能部门业务科室“联合会诊”,真正把问题找全、摸透。问需求。在广泛宣传发动企业自主申请的基础上,通过入企走访、集中座谈、个别交流等方式,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沟通,摸清遗留问题具体类型,掌握不动产坐落地址、企业发展现状、问题来龙去脉等基本状况,全面了解企业的办理需求、真实意愿,形成办理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摸底数据库”。问缺项。结合企业需求及现有资料,组织工作专班人员召开联审专题会议,进行集中“会诊”,对问题涉及的具体登记类型、每一种类型对应的产权人、每一种类型缺少的证明要件、相关要件来自哪些机构部门等综合分析研判,按现行审核政策和标准,分条目逐一列出缺项清单,为“靶向诊疗”提供依据。问对策。针对企业遗留问题处置缺项要件,完善7部门联审工作机制,坚持照章办事、特事特办相结合,分类研究处置措施,对确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由所在街镇出具书面说明移出“摸底数据库”;对原则性问题较少、土地指标齐全的企业,逐一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实行台账式管理,确保问题迎刃而解。
 

坚持源头治理
优化“链条式”处置流程
 

         聚焦摸排查摆发现的各类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结合实际打造形成点、线、面有机融合的“链条式”处置流程,确保靶向施策、精准化解。点上发力,因企施策破难题。筛选30家存在代表性、典型性问题的企业作为试点,围绕企业遗留问题处置面临的“核准困境”,准确把握上级要求,逐一明确破解路径,累计形成《关于解决企业消防验收问题的会议纪要》等针对性文件8份,解决消防验收审批程序、规划核实及整改标准、配套费和人防费补缴标准等梗阻性难题40余个,为遗留问题处置扫清了“制度障碍”。线上突破,环环相扣促落实。细化企业立项、产业性质、环评、安评、消防、规划、房屋质量鉴定等重点环节,建立“链条式”办理流程;同时,就企业补办手续涉及的所需材料、办理部门、联系方式,梳理形成《济阳区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办理指南》,推动职能部门、涉事企业“按图索骥”办理各项具体业务,推动处置进程持续提升。面上巩固,完善机制防复发。在依法依规解决现有企业遗留问题的同时,客观分析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原因,全面梳理招商引资协议履行、项目建设手续办理等相关情况,在《项目合作协议》中明确环保、消防、质检、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要求,同时强化日常监管、堵塞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历史遗留问题的有效化解有力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蹚出了多部门协同推进、信息共享新路径,凝聚起更好服务企业群众的强大合力,进一步赋能招商引资、园区和项目建设。截至8月份,全区新签约各类项目55个,总投资193.63亿元,其中,过10亿项目5个,过亿元项目35个,项目数量、投资额度较去年分别增长14.6%、6.1%。                   (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