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83 更新时间:2023-11-03

席文化知多少

◎王良杰

        席就是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或防潮的用具,也是几千年来人们普遍使用的家庭用具。席,距今有7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卧的生活方式称为“席居”。古时候用竹子、篾片等竹类编织的用来铺在地上使用的垫物称之为“筵”。而用蒲草、芦苇等编织的垫物就叫作“席”。筵长席短,“筵”上铺“席”。现在二者都统称为“席”。故“席居”又被称为“筵席”。席的材质多采用天然竹藤草木等,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打禅静坐,身下不能缺少席垫,更能感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席既是起居的必需坐具,又以不同材质、不同边饰和不同的使用规则,来体现不同身份、地位和权力。《礼记·礼器》说,“天子之席五重,而诸侯用三重,大夫两重。”贫苦人家可以无席铺垫,但对于贵族来说,居必有席,否则就是违礼。
        中国古代的“五席”指莞席、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除了熊席是用猛兽皮革制成的以外,其余四席分别用不同的草木竹藤等编织而成,等级从莞至熊依次升高,还专设掌五席的官吏,熊席只能皇室使用。
        中国古代礼制的席位尊卑有君臣和主宾两种。《礼记·曲礼》:“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东向西向,以南为上。”君臣以南面称尊,北面称臣,故皇帝要坐北朝南。古人席次尚右,右为宾师之位,居西而面东。座席上的老规矩,贵客西席。家塾教师和官僚们的幕客,都称为“西宾”,又称“西席”,主人称为“东家”。所以古人尊称授业解惑之师为“西席”,将宾客和老师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在生活中,大家通常是将座席面对门的位置定为上席。
        由席衍生出来的词语和事物是不胜枚举的。比如“主席”,最初的意思是“席子上的主要座位”,现在成了一个职位;“席位”,最初的意思是“席子上的一个位置”,现在成了团体或集会中的一个位置。“出席”“列席”“入席”“退席”“缺席”等等,都来源于席,这说明席文化影响至今,绵延不绝。
        “管宁割席”的历史典故说的是管宁不屑与不专心学问的同学同席而坐,因此割席,由此可见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席子的象征意义了。这也是最初席文化的精神雏形。古人席地而坐,离席起立,以示敬意。“曾子避席”的典故便来源于此。避席亦作辟席,后来成为了东亚传统的交往礼节之一。通常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坐席而伏于地,这种做法便叫做避席。避席也叫避廗,可指离席或席中不告而别,也指回避、退避或者躲避。
        《三字经》中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指的是“黄香温席”的典故:汉时江夏人黄香,九岁便懂事亲之理。夏日炎热,扇父母之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冬日严寒,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故以孝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席,传递的是亲情孝道也。
        席,也代表喜,有“家中有席,招财进喜”一说。相传五福神仙“福禄寿喜财”每到夏日要下凡赐福,财神和喜神负责寻找家中有席的人家作为下凡落脚之地,家中备席的习俗便来源于此,有席的人家要睡在席上“沾沾喜气”,夏日睡席便成为习俗。绵延至今,结婚要有席子,乔迁新居要有席子,出门也要背一条席子……席,不仅仅是一件居家用品,更是象征祥瑞和喜,成为好友间互相赠送的礼物,送席即送喜。
        席文化最核心的是和文化,深厚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成为东方文明的精神所在。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百业盛,家和万事兴,席的经纬编织体现的是和文化中的条理、有序。若杂乱无章,便不和谐了。
如今,随着产品的不断发展,家庭铺垫用的席演变为两个分支:保暖和纳凉。保暖的材质主要用毛、麻 、棉等,也就是现在的家        纺;纳凉多采用天然竹藤草木皮等材质,也就是凉席。  作者单位:澄波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