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00 更新时间:2018-01-11

砥砺奋进践初心 精准扶贫拔穷根

——记县国税局“第一书记”何卫东

        自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按照济阳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由何卫东担任县国家税务局派驻太平街道秦坟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何卫东认真履职,真抓实干,帮助贫困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户均年纯收入达到4277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7万余元。

抓好党建促脱贫

        驻村工作以来,何卫东紧紧围绕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核心,注重在规范村级运行机制、强化村党支部领导能力上做文章,帮助秦坟村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强管理,使村集体领导班子聚起来、强起来,确保各项扶贫帮扶措施落到实处。为充实知识,提升眼界,开拓思路,他定期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集体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第一时间组织村里全体党员开展集体学习讨论。
        为尽快帮助村里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何卫东组织县国税的党员干部对接帮扶贫困群众工作,入户张贴精准扶贫连心卡,注明“第一书记”和帮扶党员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方便贫困群众有困难需求及时与对接帮扶人取得联系。每月定期组织局里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做好联系对接工作,深入细致了解所帮扶村和帮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生活动态,找准扶贫帮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村民王先德的母亲已八十高龄,体弱多病,他的哥哥也身患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全家人一直住在破旧的土坯房中,但由于其母亲和哥哥没有单独立户,不符合贫困户的标准,无法享受到帮扶政策。了解到王先德家的实际情况后,何卫东积极与太平街道扶贫办联系协商,为其母亲和哥哥办理了单独立户,并建档立卡,近期,他和村委成员又积极联系县扶贫办为他们家进行危房改造,帮助他们住上了安全宽敞的新房。

搞好产业促增收

        经过多次深入到村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何卫东与村两委共同研究制定了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扶贫发展规划,同时针对秦坟村的浅水藕等产业优势以及该村存在的道路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技术支持、项目扶持等帮扶措施。
        帮扶工作中,他特别注重从帮扶村、帮扶户实际出发,注重提升造血能力,以扶贫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根据秦坟村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和资源优势,他帮助村里制定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流转土地70余亩种植浅水藕作为该村的产业,县国税局对何卫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支持,专门拨付5万元扶贫资金,投资于该村浅水藕项目,截至目前,该扶贫项目已帮助村集体实现收入2.4万余元,村里的25户贫困户也已享受到项目带来的分红10400元。同时,他积极协调帮扶单位投入3万元资金用于帮助村里进行光伏发电项目场地清理,该项目已于2017年6月份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30156kWh,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5万元。

做好实事惠民生

        秦坟村道路年久失修,坑凹不平,特别是严重影响到村里的优质西瓜品种—太平宝的生产销售,村民迫切希望改善村里的道路状况。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他积极与县、镇(街道)部门联系对接,争取资金扶持5万元,新修村级公路2240米。同时,为方便村民夜间出行,何卫东又积极争取扶贫资金3.25万元专门为村里安装路灯50盏。
        何卫东还为秦坟村的老百姓做了很多:争取资金2.3万元支持村里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并多次组织单位党员干部到村开展义务大扫除。为改善村两委的办公条件,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类软硬件建设,争取帮扶资金3.5万元,为村里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等设施。争取资金1.3万元为村里建起了文化墙。春节期间,何卫东积极筹备资金购买锣鼓等文化器材,并组织村民开展文艺表演活动。他还定期组织局里的党员干部实地走访慰问村里的贫困户,在冬季来临之际,给困难群众购置炉具和煤炭,在高温酷暑的夏日,又及时把15台电风扇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为全面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水平,近期,何卫东所在单位县国税局出资5万元,并争取民政部门扶贫资金15万元,帮扶企业资金3万元,在村集体原有旧房的基础上新建11间村级幸福院,目前该工程已基本完工。他计划筹集资金4.5万元,支持对全村185户的厕所进行改造,全面提升村里群众的生活卫生条件;为推进全村文化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他又多方面筹措资金4.5万元对面积达6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进行硬化,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设。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