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5 更新时间:2023-12-18

道德模范张秀花:悉心照护残疾小叔子36年,用爱诠释“长嫂如母”

        张秀花,女,汉族,1967年8月生,济阳区仁风镇后王圈村人。悉心照护残疾小叔子36年,回想起这些年的付出,她说:“这些年并不觉得多么辛苦,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政府又对咱们这么照顾,生活是越来越有盼头。”以前张秀花还担心孩子的婚事会受到影响,现在孩子也都结婚生子,有了各自的家庭。有时候婆媳间唠家常,儿媳会对张秀花说:“您这么多年悉心照顾叔叔,这是给我们儿孙行善积德,我们以您为榜样。”
 

为爱奔赴,担负起照顾婆家残疾弟弟重担
 

        出生于1975年的王协刚在不满周岁时就被诊断为视力残疾。当其他同龄孩子已经清晰且完整的说话时,王协刚依旧吐字不清,认知方面和同龄孩子不一样。家人带他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视力残疾,智力不健全,还患有精神疾病,就这样,王协刚的生活全靠家人照护。
        张秀花年轻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后王圈村的王协申,两人情投意合,很快成为恋人。经过深入了解,张秀花知道了男朋友家有个多重残疾且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但是,这并没有让她退缩。两人都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贫寒的家境赋予了两人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品格。张秀花结婚后,开始跟着公婆一起承担起了照顾小叔子的重任。
        张秀花说,生下儿子的那年,公婆的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了,她一边照顾着年幼的儿子,一边照顾着生活无法自理的小叔子。她常常笑着说,照顾自己的孩子可能都没照顾小叔子那般费力。一晃眼,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着。
悉心照护残疾小叔子36年,用爱诠释“长嫂如母”
        公婆去世后,照顾小叔子的重担就落在了张秀花夫妇的肩头,丈夫王协申常年在外打工,平时还得干不少农活,照顾小叔子的事基本由张秀花一人扛了起来。王协刚虽长成成年人,但他的心智仅如三岁孩童,经常会在家拉扯被子、撕衣服,往路边的柴火垛里钻,下雨天穿着新换的衣服往外跑,搞得全身湿漉漉的……张秀花对此并不恼火,每次都是默默的帮小叔子及时更换、清洗、打扫卫生,小叔子不听劝,张秀花只能经常跟着,拿吃的哄着,让他尽量呆在家里。“他就像小孩子一样,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没啥好计较的”张秀花感慨道。
        为了更好地照顾小叔子,张秀花几乎从不出远门,甚至距离不远的娘家都很少回去。就算是去,也是当天去当天回,离家太久还真放心不下小叔子,细心的张秀花在离自家不远处盖了三间瓦房,专门让小叔子住在那里,张秀花每天去给小叔子送饭、喂饭、整理打扫卫生,让小叔子生活得舒舒服服。36年来,张秀花每天都在重复相同的生活,日夜操劳不停。乡亲们看着张秀花照顾小叔子的辛苦,时常叹息她“负担太重”。但是重情重义的张秀花并不这么想,她说:“他是我丈夫的兄弟,也就是我的兄弟。他不是负担,他是我们全家人的牵挂。”                    
 

村民、家人拿她当榜样,孝老爱亲成风尚
 

        人们常说:“长嫂如母”,张秀花36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婆家弟弟王协刚的事迹传遍乡里乡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长嫂如母”的人间大爱。张秀花悉心照顾小叔子的过程中,她的儿子也受到影响,经常跟着妈妈一起照顾叔叔。儿子吃到好吃的东西,都会想着拿回家分享给小叔吃;逢年过节,总把好饭好菜先端给小叔,孝老爱亲在孩子身上得以传承,张秀花夫妻很是欣慰。不仅如此,张秀花的大爱大义之举,一度被当地乡亲传为佳话,她也被乡亲们誉为“最美长嫂”。“按照她的性格和能力,完全可以去外面打拼,而且能有所作为。”邻居说,张秀花为了照顾小叔子而选择待在老家,令人惋惜,但舍弃自己的发展照顾好残疾小叔子,让她的举动更加令人钦佩。张秀花把照顾小叔子当作自己的本分,从来都不想宣扬自己,但是村民们都发自内心的认可效仿她的大爱大义,孝老爱亲一时间成为十里八乡的新风尚。                       
        心地善良的张秀花,她的言语,她的举动像绵绵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像柔柔的春风般温暖人的心灵。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她在我们心中,终究是最美的,我们始终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