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68 更新时间:2024-06-28

党建扎根“家门口” 抓实基层治理最末端

        夏日,漫步济阳大地,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穿行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暖心服务、“睦邻党建”行动,召开“邻里议事会”“小板凳议事会”等。
         “处处可见‘红马甲’,大事小事有人理,城市处处有温暖。”成为广大济阳市民的共同感受。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嘱托在心,力践于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济阳党员干部在学习和热议中,牢固树立大抓基层、抓实基层鲜明导向,着力向基层末端延伸党建触角,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不断深入,让民情在“家门口感知、民需在家门口回应、民力在家门口聚合”,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基层治理
 

         回河街道张稷若村文化墙上,一长串的“三字经”村规民约赫然深刻,村里每家每户还存有纸质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程序,这里以规约方式涵养文明乡风,其中蕴含着基层协商民主、法治成长的巨大空间。
         “以前村里很多事办成需要靠人,现在得依‘法’。”张稷若村村支部书记王道河介绍,村里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严格按照程序公开办理,由村里的法律顾问参与,这样村里的矛盾少了,村民的满意度高了。
         注重深化基层自治,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程中,济阳区通过强化制度保障、优选调解队伍、建立“一站式”矛调中心、推进“公调对接”升级、拓展“访调对接”模式等方式,形成如诉前调解室、“行专结合”调委会、访调对接工作平台等实践成果。目前,全区建立联合调解中心1个,备案人民调解委员会629个,人民调解员2095人(含专职人民调解员58人),镇街、村、社区调委会设立实现了100%。
         作为产业大区,济阳区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聚焦“法护营商”主题,以改革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如区投资促进局结合招商引资活动,宣传服务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事例、政策,为企业答疑解惑;区工信局开展法治进企业活动,重点宣传上规入库、项目申报,以及安全生产、绿色发展等内容。
 

坚持依靠群众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2020年,滨湖社区老党员、司法调解员王义奎带头成立“老王帮帮团”,投身于矛盾纠纷的防范化解工作中。多年来,王义奎奔走于群众间,做热心的“和事佬”,耐心调解各种矛盾纠纷,逐渐成为济阳区知名品牌调解室。
         从一个“老王”,到一批“老王”。济阳区始终立足培养专业化调解队伍,每年从村居书记、退休干部、法律服务行业中挖掘选聘善做群众工作的调解能手600余人,每年各行专调委会配备专职调解员50人左右,同时,在全区共培养评定14名经验丰富、立场坚定的人民调解专家,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调解服务。
         “枫桥经验”来源于群众,传承发展依靠群众。济阳区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让群众在矛盾纠纷化解、基层社会治理中唱主角,坚持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坚定支持者。
         构建多元共治体系,拓展多元共治路径。以让群众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创新推出“区委统筹调度、部门高效联动、街镇多元化解”的三级联动化解制度,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要求,织密建强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整合相关解纷平台和力量,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