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船般的村庄(下)
——济北街道杨家村印记
◎武庆富
组织发展
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杨家村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1947年8月毕玉海、毕德昌、毕贤章、武家成4人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全村首批入党人员,毕玉海任首届党支部书记,时称“民兵指导员”,是济北街道辖区为数不多尚健在的建国前老党员之一。后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人员有杨玉丙、杨成河、杨曰山、杨中坤、杨成江、杨中明、毕玉明。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杨家村先后有杨中告、毕玉坤、张兆富、毕德让4人参加抗美援朝。其中,张兆富提干,干到营职转业后在北京工作并定居,2021年去世。在他们的激励下,杨家村先后有30余人参军入伍。
1958年,全县人民公社化,杨家将囤家、王奎楼两村并入成立“三联社”,并兴办食堂,三村村民都前来吃饭就餐。
1964年,济阳县在杨家村搞种植水稻典型推广,时任县委书记王尔俭、县委书记于宝泉等县内主要领导和农业技术员曾到村内驻村,在村民孙金国家中办公,当时杨家是全县的先进典型村。1968年,村内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曾开设铁匠铺、木匠铺、绳子铺、弹坊,后来又兴办磨坊、油坊、挂面房、橡胶厂,村集体经济发展位于邻近各村前列,曾购买首台大型柴油机解决农副业生产动力问题。1975年杨家村购买了一台全县首批25马力拖拉机,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后,杨家党支部在党建工作、农业生产、村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20世纪80年代初,村内通电村民用上了电灯,80年代中期用上黑白电视机,80年代末期用上彩色电视机。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村内修建了公路,安装了自来水,引进了互联网网络,修建了文体广场,组建了秧歌队和广场舞队,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幸福指数日益提高。近年来,杨家村先后获得“征地拆迁先进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单位”“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育发展
杨家村历来重视教育,解放前村内一直有私塾,比较出名的私塾先生有杨玉玫和孙经辰。建国后,村里建起新式学校,位于村东部,中心大街北侧一处院落。村中较早参与教学的有连如玉(女)、杨中山、杨曰太等。几十年中,学校由村民集资几经扩建。1968年,村学校新建三间砖瓦结构玻璃门窗明亮教室投入使用,在邻近各村中办学条件最为优越,当时为杨家联中,供张辛片区域内村庄学生就读。1986年扩建时,将学校南墙移至村大街北侧,并在学校北侧新修了4间教室,修建了东墙、南墙、厕所和铁质大门。自上世纪80年代末,学校规模逐步缩小,1999年,因生源减少,学校合并到南郭小学。
20世纪50年代末,孙淑芳考入临邑师范中专班,是杨家村第一个通过考学走上仕途的学生,毕业后在济阳县委任打字员。
恢复高考制度后,1978年杨成梅(女)考入临邑师范中专班,毕业后一直在县教育部门工作至退休。
40余年来,杨家村先后有60余人考取各类院校,杨晓辉、杨静、武迪、孙悦、毕晓庆5人考取研究生。全村共有杨中武、武希生、刘兰芳、杨中会、杨玉玺、郭玉兰、任秀英、杨成宝、毕玉强等30余人先后从事教育工作,村民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整体较高。
人物简记
张兆荣,男,1926年8月出生,自幼聪明好学,木工、瓦工、烹饪行行俱精,尤其擅长木工,靠精湛的木工技艺成为济阳县木器生产合作社工人,并担任组长职务,具有七级木工职称,人送外号“木匠祖宗”。在职期间,积极参与发明革新,主动担纲主持带锯技术改良,为带锯的发展和单位经济效益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1966年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12月去世。
杨曰太,男,1938年7月出生,1955年2月作为全县第一个中学毕业生应征入伍到位于福建的第二炮兵部队,因擅长数学,在部队接受集中培训一年后,参与我国导弹设计工作。1960年3月,因家庭生活紧张,从北京某导弹研究所退出现役。回乡后,曾担任过民办教师,会自主组装无线电收音机,他推广的不规则土地面积函数计算公式,一直被村内沿用。2021年1月去世。
杨成宝,男,1964年4月出生,1982年在杨家小学参加教育工作,后来到南郭小学、济阳镇中心小学、济阳区实验二小工作。因幼时患脊髓前角灰质炎,导致右半边身体残疾,但他身残志坚,自幼好学,尤爱好书法,其作品曾参加全国书画艺术比赛,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先后参加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艺术作品展、“西部大开发杯”中国硬笔书法家精品展等。参加工作近四十年,兢兢业业,无怨无悔。2021年1月,因突发脑出血去世,根据生前遗嘱意愿,捐献藏书和遗体。他捐献的眼角膜、肝脏以及双肾,让4人重见光明,3人生命得到延续。2021年12月,被评为第七届“感动济阳人物”暨“善美济阳人”长田奖获得者。
杨中波,男,中共党员,1969年8月出生,1988年7月考入德州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物理专业,1990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济阳县店子乡中学教师、济阳县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干事、济阳县青宁镇副镇长(挂职)、济阳县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副队长、济阳县统计局副局长等职务,现任济阳区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处级)。
武庆波,男,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74年1月出生,1991年9月考入黄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施工专业,1995年7月入职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先后参与“南水北调工程”、非洲安哥拉、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等10余项大型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现任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工程部项目经理。
故事传说
许堂安年轻时以打麻绳为生,经常拿着自己打得麻绳到处售卖,在外结交人员较多。有一年,官府捉住了一个小偷,严刑拷打后,问他的同谋是谁时,此人迷迷糊糊说是“许堂安”。官府随即宣许堂安上堂对证,为证明自己的清白,许堂安对官府说:“到时一定要问他‘许堂安有没有胡子?’如果他说错了,我就是清白的。”官府应允。许堂安从家中找了一个能装得下头的瓷坛扣在头上上堂对证。庭审官问小偷:“许堂安有没有胡子?”小偷回答:“年纪轻轻的没有胡子。”许堂安随即从头上摘下瓷坛来,露出一脸胡子的真面容,为自己证明了清白。
抗日战争时期,许文星曾经在面朝官道的前院开店,同时担任村里的保长。有一天,两名八路军干部从门前路过前来就餐。时间不长,村口民兵来报,从东北方向来了两名国民党伪军。为保护两名八路军干部安全,许文星把这两名同志藏到后院厢房。时间不长,两名伪军来到店内,说是得到情报,有两名八路在此停留吃饭,需对院子进行搜查。当搜到后院东厢房时,许文星对两个伪军说:“我老婆昨天刚在这屋生完孩子,正在坐月子,不方便见人。”两个伪军一听,认为有血污之处不吉利,立即转身出院,两名八路军干部人身安全得到保护。
历史的河流奔腾向前、永不停息,当游船般的村庄辗转来到2017年6月,她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全体村民依依惜别养育了自己的这片美丽丰饶的土地,步入从农村时代向城市社区时代的伟大转折。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将来居于何处,每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深处,都忘不了那些在村里生活的岁月,都抹不去对村庄生活的深刻记忆!
(完)
作者单位:济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