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6 更新时间:2024-08-12

以“绣花功夫”精织济阳垃圾分类新图景

        垃圾分类事关生态环境,事关千家万户。2024年上半年,区城管局严格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全局性、系统性工作,坚持“全过程”分类、“全方位”推进、“全社会”参与,统筹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22%以上,可回收物规范回收量增长近1倍,其他垃圾减量率超过3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6.8%以上,生活垃圾设施配置及分类收运体系覆盖全区7个街道(镇)。
        完善工作体系,聚焦垃圾分类制度保障。制定印发《济南市济阳区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明确街道(镇)、区直行业部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职责,细化工作分工,定期召开推进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持续推进“1+2+N”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指导作用,坚持“部门管行业、街镇管属地”2条主线,推动“N”个社区(管区)共同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丰富宣传培训,聚焦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出台了《济南市济阳区生活垃圾分类2024年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宣传+”模式,持续深化进社区、进家庭、 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机关、进商场、进宾馆(酒店)、进窗口、进公园(景区)“ 十进”活动,目前已开展230余场次;加大向国家级、省级平台推送力度,不断扩大垃圾分类宣传报道的影响力;联合区教体局推动校园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举办了“青春靓丽、校园行动”垃圾分类进校园主题宣传启动仪式,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主题宣传等活动50余场次,充分发挥了“小手拉大手”的带动作用;成功举办“践行分类新时尚 文明身边你我他”为主题的“垃圾分类达人说”演讲比赛,2名优秀选手成功晋级济南市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选址新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1处,与区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形成了完善的宣传教育体系,持续提升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推动“互联网+”智能回收,聚焦“两网融合”。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分类“壹号仓”智能回收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垃圾回收效率。该模式以可回收物为切入点,城区居民小区结合原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布设智能回收箱,居民可扫码投放,现场进行金额结算,投放的物品信息自动记录并上传至平台,实时进行数据集成及深度分析。目前,该智能回收模式已实现建成区60%的居民小区,为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因地制宜推进“撤桶并点”,聚焦居民分类投放。按照“美观整洁、便于投放”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垃圾投放点,联合住建、商务、市场监管、机关事务、街道办等单位,对所管行业、所管辖区域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合理设置,逐步推进居民小区、村居“撤桶并点”、城区主次干道撤桶及投放点位提升改造工作。截至目前,新建垃圾分类房8处,提升改造分类亭31处,在城区新建厨余垃圾压缩式收集点1处,撤除主次干道沿线投放点1处,减少垃圾桶配置数量5处,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桶车对接”分类收运,聚焦分类运输。有害垃圾每月第一周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进行区级暂存,每月一次运往济南市有害垃圾储存中心进行规范处置。厨余垃圾采取“定时定点”投放收集,配置厨余垃圾车实行“公交式”收运,所有分类收运车辆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行定车、定线、定点、定时,严格执行“桶车一色”的标准进行分类收运。自从“公交式垃圾收运”开始应用后,居民对于垃圾桶出桶早、占路时间长、异味扰民的投诉大大下降。
        结合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聚焦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充分结合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村等基层一线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依托第二届全国垃圾分类宣传周“分类行”APP,成立“善美济阳、‘泉’心全力”志愿队济阳分团、街镇分队、社区小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覆盖面,通过“桶边指引”“进门入户”等志愿服务活动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组织志愿者、市民代表等参与全市垃圾分类体验官活动,到市级焚烧厂、厨余垃圾处理厂参观学习,了解垃圾分类投放后的分类处理环节,打消广大市民分类投放后混装混运、混合处理的顾虑。
        垃圾分类既是老百姓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城乡发展建设的“民生大事”。下一步,济阳区城管局将继续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强化垃圾分类队伍建设和技术支持,树立创建标杆推广经验,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切实将垃圾分类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做深做实,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卢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