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4 更新时间:2024-08-16

斜庄朝阳焕新彩(下)

——济阳街道朝阳村印记

□齐建水

        后来,主流河道“滚”到了对岸,由于河水长期冲刷,在滩内留下了一大片洼地,每年洪水退去,便形成一个方圆几里的大水塘,冬天天气再冷,即使黄河封了河,水塘的中间区域也不会结冰,里面鱼鳖虾蟹成群,人们都叫它“大鳖湾”。大鳖湾深浅莫测,十分凶险,为防人们进入发生危险,有人就编了一个传说,说里面住着一个大鳖精和黑鱼精,有一年,有个胆大的年轻人划了一条小船到湾中打鱼,刚要下网,只见小船快速地颠簸晃动起来。年轻人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原来船头有一条大黑鱼精、船尾有一个大鳖精,正想把渔船弄翻。年轻人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磕头求饶,发誓再也不敢来打鱼了,才避免了船翻人亡。故事传开,便没人敢到大鳖湾打鱼游泳了。后来,随着水沙淤积,大鳖湾越来越小,人们又传说有一年黄河发大水,大鳖精和黑鱼精顺着黄河游到东海,东海龙王收留了它俩,被封为镇海大将军。
        有人说,过去的黄河一半是黄河水,一半是灾民泪。两岸百姓既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而生息繁荣,又因其下游河道的“善淤、善决、善徙”而受害不已。及到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河堤长期失修。1938年6月9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河南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企图以水阻挡日军南侵,致使黄河改道经淮河入海,济阳在内的黄河下游河道干枯长达9年。期间,大堤无人管理,獾狐群居,洞穴遍堤。加之日伪杂团等“草头王”在大堤上挖战壕、掘战沟,把大堤搞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岌岌可危。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为了独吞抗战胜利果实,单方面撕毁国共两党达成的“先复堤后堵口”的协议,悍然先行堵复花园口口门,企图“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分割解放区,消灭人民武装力量”。1947年3月花园口堵复,黄河当故,河水很快进入济阳。解放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展开了轰轰烈烈地反蒋治黄斗争。济阳靠近国民党占领区济南,敌人进犯频繁,骚扰威胁严重,全县人民冒着蒋军的炮火,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组织带领下,日夜修堤造坝抢险,还发动群众献砖献石,人民群众为了保障胜利果实和生命财产安全,推倒墓碑,拆除庙宇,砸碎石磙、石槽,捐出石磨、石碾、洗衣石、碌碡等物料,有的党员干部把准备盖房用的砖石也无偿献出。为了确保施工安全,组织了县武委会、县大队、河防队等武装,掩护治河人员。治河人员不穿带色的衣服,披草席,预先找好隐蔽的地方,分成小单位,30人为一队分队做工,起五更,睡半夜,披星戴月,突击抢修。据史料记载,1947年6月19日,数百辆大车在向朝阳村等险工运送防汛物料时,突遭蒋军两架飞机轰炸,炸死民夫1人,牛7头,骡马5匹,重伤工程人员1人,民夫3人,牛5头,秸料5000余公斤被烧掉。黄河复流后,河堤到处险象环生,多亏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车推肩挑,取土夯实,培坝筑堤,与洪水进行了艰苦奋战,才保住了大堤不决口,让沿岸百姓幸免于难。
        1949年是一个黄河大水年,从农历七月初一到十月二十,长达109天的伏秋大汛,黄河上游形成7次洪峰,最高流量达到每秒7410立方米。大水一来,洪水主流直冲朝阳村险工段的43号至47号坝,上首扫边溜直冲20号坝。情况万分危急,县黄河防汛指挥部调度全县人力物力,昼夜支援该河段抢险。为应急,拆除了县城古城墙灰土块代替石料,还发动沿黄村民积极献砖献石,千方百计巩固堤坝。在上级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商河县、临邑县的民工也赶来支援,一时间人流物流与洪流赛跑,经过严防死守,终于平稳地度过了洪峰期。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民治黄事业的新纪元。经过几次大规模复堤培修工程,黄河大堤日益坚固,确保了水流其畅,安然入海,摘除了时刻悬在朝阳村等沿岸村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得以安居乐业。为控制黄河主流摆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家又实施了控导护滩、险工护岸等重大工程,朝阳村一段的黄河主流就固定在对岸了,在大堤内形成了大片的滩涂,土质肥沃,村民们在上面种植庄稼,如果不出现河水漫滩,每年都会有个好收成。
        朝阳居现有居民214户,763人。几百年来,村民们吃苦耐劳,守望相助,传承着善良淳朴的家风文化。村民们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主,主要是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地瓜、花生等粮食作物,春种秋收,温饱自足。只是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集体办过粉坊、香油坊、挂面坊等副业,但都规模不大。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县城开始了大规模建设,村民们便利用紧临县城的优势,从事建筑业,涌现出一批手艺高超的瓦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村里人开始兴办升降平台制造、白莲藕种植、养鱼等产业,也有人经营机械收割等服务业,还有的利用牧草丰茂的有利条件,养牛养羊,人们的日子逐渐富足起来。
        从2017年开始,村领导班子强化党建引领,抢抓打造“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精品示范区”的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精心设计,通过“靓面子”“重里子”“强底子”,“内外兼修”,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庄人居环境和群众精神风貌得到显著提升。
        走进朝阳居,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文化广场、高标准的体育场、各种茂盛的花木、整齐洁净的街巷,沿街的白墙上绘着彩绘,内容为党建引领、法制宣传、美丽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标语,还挂着锄、镰、锨、镢、簸箕、秤等传统农具用具,犹如一个老物件博物馆,将村庄装扮得古朴而美丽。青龙湾中,一条青龙石雕伏在水面,栩栩如生。湾中还“悬”着一个巨大的“天壶”,哗哗地向湾里注着清水。青龙湾边,一棵老柳树遮天蔽日,枝繁叶茂,一旁是新建的宽敞的健身广场,四周安装着各种健身器材。广场上还建有现代化的LED屏,每当夜幕降临,村里人便来到广场上观看影视片,唱歌跳舞,非常热闹。
        近年来,尤其是上级派驻“第一书记”以来,村党支部抓班子、带队伍,努力打造党组织战斗堡垒,喜乘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东风,重点打造“稻花香黄河情”美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深入挖掘“斜庄”文化,融入黄河风情,充分利用“两闲”(闲散土地、闲置劳动力),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居养生民宿、农家乐、文创产品制作等产业,种植了黑籽石榴、荷兰香蜜杏,蟠枣等经济果木,还建设提升了“喜事花街”,以便人们拿本地生产的花生、蜜薯、秋葵、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和柳编、老土布、黑陶等特产在这里售卖,既能解决农产品销路,又让游客们满载而归,一举两得。
        村子独特的村落布局和众多神奇传说,吸引了各路媒体争相报道。2008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组来到了村里,拍摄了纪录片《斜庄新说》,并在第四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接着湖南电视台摄制组进行了跟踪报道,从而使“斜庄”名声在外,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体验一把“迷宫探幽”的刺激。2011年,济阳县评出了“新八景”,“斜庄朝阳”名列其中。通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这个古老的村庄重新焕发了青春,充满了活力,2017年以来,先后荣获“山东省美丽乡村”、“省级卫生村”、“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成为游客们热衷的旅游打卡地。
        在历史的大合唱中,每一个村的历史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音符。走进了乡村,也就走进了记忆。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变化,但不变的是乡愁,不变的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相信,在党的阳光的照耀下,在黄河国家发展战略贯彻实施中,古老而神奇的“斜庄”朝阳居必定会像一棵茁壮的葵花,向着太阳绽放笑脸,焕发出新的光彩!
             (完)
               作者单位:区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