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7 更新时间:2024-08-21

1964年,三次漫滩中的抢险

        1964年,是黄河的丰水年。四、五、六、九、十月5个月的平均流量都是1947年黄河复归故道以来最大流量月份。进入伏秋汛期,洛口站每秒8000立方米以上的洪水有过3次。自9月1日至20日,洛口站流量均在每秒7000立方米以上。加之,济阳县这一年降雨时间长、雨量大,超过1000毫米,多数耕地雨涝成灾,也加剧了黄河洪水的上涨,为防汛带来很多困难。
        整个伏秋汛期,洪水流量大,水位高,且降雨不停,雨期长、雨量多。三次洪峰使全县河段三次漫滩,出现三次上堤防守的紧张防洪抢险局面。
        第一次洪峰漫滩,发生于7月29日下午,全县黄河滩区除个别高丘外,基本全部漫滩。7月31日洛口流量高达每秒8400立方米,是1958年之后的最大洪水流量。导致整个沿河险工段和控导工程有113段次坝垛坍塌下蜇。为防止出险,全县抽调541个基干班、16个抢险班上堤驻防。每里险工河段驻防6个班、平工河段驻防4个班,共计6810人上堤防守。
        第二次洪峰漫滩,发生在9月上旬,虽是局部漫滩,但由于水大势猛,致使有115坝段次发生险情。为抢险,85个班、1064人上堤防守。
        第三次洪峰漫滩,发生在9月中旬,有75坝段次发生险情,上堤抢险防守59个班739人。季节已过霜降,仍有险工在抢险施工。
        整个汛期过程,累计出现险情达2500多次。其中坝垛发生坍塌下蜇303段次,抢险共用石料达4028.9立方米。平工地段共发生管涌、渗水达120多处。其中,险情最大的当属张辛险工段背河堤脚外的大面积翻沙鼓水。
        7月31日,张辛险工段水位达24.55米,高出背河地面5.2米。在高水位的压力下,当天下午3时10分,在桩号190+040~190+100的坝垛背河堤脚外10米处发生大面积翻沙鼓水。巡堤人员发现积水内出现2个管涌,大的直径13公分,小的直径为7公分。用锹把测试深度,但插不到底。泉水涌出水面,越冒越大,随之周围出现许多小管涌,情况十分危险。驻守张辛段的8个基干班,立即向县指挥部汇报,并同时果断组织抢修2个反滤围井。副县长陈精华带领技术人员,冒雨在45分钟内赶到出险地点,并当即组织千人队伍实施抢险堵漏。
        抢险队在长80米、宽25米、约2000平方米的管涌处,分两层构筑1米高的柴、土翻滤工程。共用麦秸5000多斤,抢运土方2000立方米,临河抛石料105立方米。抢险中,齐河县修防段及时增援一汽车沙子,德州修防处送来探照灯,县电影队送来发电机。曲堤乡 300名民兵,接到抢险命令,跑步2小时赶到现场投入抢险。在多方面的支援下,抢险人员在风雨泥泞中奋战一昼夜,终于将管涌堵死。
        后经查明,发生险情的原因,是1960年前后乐陵县在张辛村北开挖所谓的“幸福河”时,在此处背河开挖过长60 米、宽28.4米、深2.5米的基槽,并钻孔探基。后“幸福河”停挖,但对场地未进行细致处理,留下了安全隐患。幸亏这次发现抢修及时,化险为夷。
     (来源:区委党史研究中心《济水之阳·黄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