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15分钟、乡村5公里服务圈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区人社局便民服务圈“圈”出群众幸福新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人社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
近年来,区人社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保障和改善职责,对标最高标准、最佳实践,聚焦便民为民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围绕服务群众“多点可办、就近可办”办事需求,打造城区15分钟、乡村5公里便民服务圈,推动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向“零跑动”转化,便民服务圈“圈”出了群众新生活。
城区15分钟“微就业圈”
提升群众幸福感
城市社区就像一个“小生态”,区人社局围绕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将“微就业”嵌入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整个生态实现了循环,激发出了更大的服务效能。
近日,在澄波社区三楼15分钟城区便民服务圈“微就业”场地内,十余名中老年人正围在一起聊得热络。他们手中,忙着各自的活儿,那就是用柳条编制各式工艺品。首饰盒、花瓶、收纳箱……很难相信,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出自一群“入门”并不久的老年人。坐在大家中间的,是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德兰,也是社区微业的合伙人。
据了解,澄波社区辖区内学校较多,所以很多家庭中有专门负责照顾孩子的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他们中有不少人曾向社区反映:“平日里接送完孩子,剩下的时间还很多,有没有时间自由点的工作适合我们做?……”。
澄波社区聚焦群众诉求,在区人社局的指导下,开始为居民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建设“社区微业”就业驿站,充分挖掘社区手艺人加入社区“合伙人”,张德兰作为社区“合伙人”之一,除了能带来技术,还能为生产出的产品找到销路。现在澄波社区的柳编工作室虽然不大,但让130多位中老年人找到了归属感。70岁的菅秀鹏老人,退休前是外贸公司的手工艺工人,如今在柳编工作室里已经成了技术带头人。她告诉记者,现在走路十来分钟就到,聊着天就把活儿干了,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产品卖出了价,她格外高兴:“没想到人老了又找到了价值感!”
在推进社区微业便民服务建设过程中,澄波社区了解到家庭收纳行业目前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且工作时间自由、很适合家庭妇女从事这一情况,社区主动出击,联系到家庭收纳师付文静来给社区的“宝妈”们授课,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吸引了几十位“宝妈”报名培训。社区居民高红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成为一名专业的家庭收纳师。“我特别感谢社区开设的培训课堂,现在我既可以工作又可以照顾家庭,有一份收入,心里也更有安全感。”说起生活的变化,高红燕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下一步,澄波社区将进一步丰富微就业的业态,把一些掌握维修技能、传统手工加工、民间艺人引入社区微业便民服务圈,建设“微创空间”“创业街区”“社区就业驿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社区乐业“微生态”,解决好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归根到底,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让群众的生活更幸福。”澄波社区书记张晓菲这样说。
乡村5公里便民圈
人社服务更“出圈”
10月17日,全市人社基层平台公共服务规范化和标准验收走进济阳,察看济南市“揭榜挂帅”项目新市镇社保经办服务全层级覆盖试点进展情况,察看结束后,市人社局考察组对新市镇社保经办服务全层级覆盖项目予以高度评价,作为一个乡镇级便民服务机构能够做到如此精细、如此精致,在全市就是一种标杆,新市镇的经验可以在全市进行推广。
为把“揭榜挂帅”项目做成全市标杆,在人社局的精心指导下,新市镇探索构建了“镇街—社区—网格”三级联动的便民服务体系,在镇级建设标杆式1个便民服务中心,在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12个便民服务站,在77个网格设置网格服务点,形成了以“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为中心的便民服务圈,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中心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以“网格服务站”为中心的5分钟便民服务圈,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乡镇”,把便民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近日,到新市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群众的刘明文,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帮助下,从展架上拿起《便民服务指南》,按照上面的操作指南,通过“济南人社”小程序,不到五分钟就办理完成了要办的事项。办理完成后,他高兴地对工作人员说:“咱们新市镇的便民服务中心环境整洁,工作人员热心周到,避免了我到城区跑腿,节省了开车来回1个小时的时间,为你们的服务点个赞!”
在建好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新市镇还依托王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社保经办服务全层级覆盖试点。王家社区涉及8个村、807户3299名拆迁村民,其配套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面积2800余平,融合了党建教育中心、乡村振兴孵化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配套较为完备。新市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亓艳云说:“王家社区居住人群集中,距离新市镇便民服务中心6.9公里,为满足群众就近办事需求,我们把社保业务下沉至社区,把经办大厅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办事便利化需求,实现经办业务就近可办、多点可办。”
另据了解,近年来,在推进乡村5公里便民服务圈建设工作中,区人社局以全区7个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下放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等20余项人社业务到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同时,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的职能作用,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一名代办员,实现了人社业务简单事项由代办员现场办理,复杂事项由代办员帮办代办,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满足了群众“家门口”办事需求。
区人社局通过建设城区15分钟、乡村5公里便民服务圈,以社区生活圈为单元,乡村便民服务点为依托,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区15分钟、乡村5公里便民生活圈,不仅扩大了便民生活“服务圈”和服务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的办事效率,用高品质配套服务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下一步,区人社局将根据居民需求,将城区15分钟、乡村5公里便民服务圈作为民生实事持续推进,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功能设置,满足城乡居民的多方位服务和办事需求,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李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