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5 更新时间:2025-01-08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7日在济南市济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济南市济阳区区长 王友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在承压负重中勇毅前行,在砥砺奋进中攻坚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锚定全区“12345”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全市“项目深化年”、全区“攻坚突破年”工作安排,扎实开展“十大攻坚行动”,较好完成了区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攻坚突破,经济质效明显提升。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同)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7%,税收占比提高3.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扎实开展“新型工业化”攻坚行动,深入推进“智改数转”技改计划,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30%,矗峰、金晔、欧锐等骨干企业持续增资扩产,旺旺、大自然年产值突破3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利润率居全市前列。做大特色产业集群,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行业产值分别达80.5亿元、60亿元、16.8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加速特殊食品城建设,沿黄九市特殊食品产业联盟组建成立,成功举办第一届益生菌及发酵中药论坛,嘉能嘉、亚西亚等项目主体封顶,多款特医食品批号组卷申报。加强企业梯度培育,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6.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6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9家、“专精特新”企业27家、“瞪羚”企业16家,大自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泉数数据入选济南市第一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单位,新增上云企业55家,新认定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企业11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位列全市第一。现代农业增产提质。扎实开展“农业强区”攻坚行动,新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2万亩,新市小麦玉米单产提升技术集成示范区初步建成,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我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实现全市零的突破。壮大特色产业,曲堤黄瓜全产业链示范园一期、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二期基本建成,“一镇一品”经验做法在省政府《决策参阅》刊发推广。塑强农业品牌,“好味知济”区域公用品牌亮相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西之皇”“泉城红”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仁风西瓜、曲堤黄瓜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济阳山羊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7个项目入选省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打造市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个,我区获评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现代服务业稳中向好。提升城市商业活力,绿城春风里商业街开业运营,新引进城南往事、萃华楼等4家品牌首店,打造众海新天地、城市之星2处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优化创新金融服务,天津银行签约入驻,建成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消费集聚区示范商圈,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加快推动文旅发展,“九曲黄河万里情”文旅项目有序推进,“济北手造”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成功举办首届年货节、首届半程马拉松、啤酒音乐节等节会活动,我区获评“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工作先进区”,“品味四季·乐享济阳”成为全市近郊休闲旅游新选择。加快发展电商经济,实现网络交易额14.5亿元,鑫方盛获评省级电商云仓认证。
        一年攻坚突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坚持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认真落实五个环节“三看三深化”工作要求,以项目突破带动发展提速增效。项目建设推进迅速。扎实开展“项目深化”攻坚行动,全区144个重点项目开工123个,开工率85.4%,累计完成投资110.2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13.2%、126%,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济阳校区即将建成启用,济北电建、大自然二期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汉方、欧锐等16个项目建成即投产,5万千瓦背压机组、国瑞风电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开工。深入落实“5444”项目谋划法,新策划储备项目354个,计划总投资690.6亿元,零碳生态循环EOD项目入选国家环保金融项目库,全产业链项目纳入农业农村部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储备清单,大寺河水生态修复项目列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新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308.7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8个、过亿元项目42个。新增实绩外贸企业52家,进出口总额增长6.8%;实际使用外资8029万美元,完成率位列全市第2位。举全区之力推动济北开发区跨越发展,制定实施“区中园”深化发展运营办法,新入园项目32个;高规格举办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推进会,省市支持合作区发展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市级联席会议机制建立运行,新引进台资及关联项目45个,合作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加快起步区紧密协作区产业导入,新引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12个,比亚迪整车零部件生产项目落户选址,1246亩一期项目用地启动征收,“起步区建链、济阳区延链”产业融合路径更加坚实。要素保障坚强有力。扎实开展“要素保障”攻坚行动,2024年成片开发方案报批,新增用地3560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264亩,额外争取引黄用水指标2159万立方米,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技术改造再贷款和上级政策性资金68亿元,新增企业类贷款160亿元。突出高端人才引领,闻韶人才会客厅、人才公园建成启用,新备案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引育各类人才3200人。深入践行“经济发展服务生”理念,营商环境《1+20方案(2024版)》印发实施,设立“泉惠企”企业服务站点28处,重点项目实现“项目管家”全覆盖,我区入选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
        一年攻坚突破,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坚持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统筹推进设施完善、品质提升,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功能逐步完善。强化规划引领,济北、回河等4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5年)》印发实施。扎实开展“基础配套”攻坚行动,绕城高速“大北环”竣工通车,济滨高铁、济南轨道交通济阳线、黄河大道北延等项目稳步推进;城区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形成初步成果,新增城区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农村供水管网1186公里,农村供水智能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城市更新”攻坚行动,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序实施,争取专项借款资金到位52.4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到位2375万元;丽景花园、凤凰社区加快建设,更衣亭、东方樾等4个安置区建成交付,2935套安置房竣工验收、2548户居民回迁新居;启动1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630万元,改造完成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加装车棚265个、充电端口6219个。城乡管理不断深化。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建筑垃圾、拆违拆临等整治成效显著,改造提升垃圾分类亭80处,回河片区11条道路保洁纳入城区管理,市容市貌更加整洁有序。扎实开展“和美乡村”攻坚行动,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5个,“闻韶古镇”泉韵乡居示范区创建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考评位居全市前列。推动城乡管理数字化转型,启动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创建,打造省级基础型智慧社区1个、成长型智慧社区3个,新建改造5G基站457处,我区入选山东省数字乡村试点名单,获评济南市千兆城市示范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7天。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新建改造农村污水管网156公里,曲堤、仁风、新市、垛石四个水质净化厂全部建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二期项目投入运行,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张辛河获评省级美丽河湖,“河长制”工作短视频荣获全国专题赛一等奖。大力提升城区绿化水平,新建公园游园3处、绿道6公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认定市级以上绿色工厂6家,省级“无废工厂”2家、“无废机关”4家,济北开发区获评山东省“无废园区”、济南市绿色工业园区。
        一年攻坚突破,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坚持民生为本、尽力而为,全年民生支出3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6%,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保障更有温度。扎实开展“民生短板”攻坚行动,拓展就业创业渠道,新开发城乡公益岗位1285个,新增城镇就业3610人,发放创业贷款3.74亿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医保跨省异地直接结算率、跨省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率达90%以上,城乡低保、特困等九类保障标准提高5%以上,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提高;建成农村幸福院助餐示范点11处、家庭养老床位150张。加强群众住房保障,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57套,“保交楼、保交房”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在全市首创防返贫监测平台,荣获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开拓创新奖,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1.6%。社会治理更富成效。扎实开展“守牢底线”攻坚行动,用好涉民生领域舆情风险隐患台账,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区委依法治区办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韶润宪法主题公园获评“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基层应急力量进一步加强,“审计式”监督检查走深走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开展“保民安·悦民心”主题行动,连续15年命案全破,刑事、治安警情“双下降”,破案率、警种办案率全市第一。公共服务更趋均衡。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南湖实验小学扩建工程完成主体施工,滨湖实验小学、龙域公馆幼儿园建成交付,新增学位2610个;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区创建有序推进,普惠率达95.85%。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改造提升农村卫生室66家,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扩容提升。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文化社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组织文化惠民演出600余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800余场次,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鼓子秧歌荣获第三届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金奖。“五经普”工作扎实推进,代表全省顺利通过国务院经普办事后数据质量抽查。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双拥共建、地震气象、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东西部协作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一年攻坚突破,政府建设不断深化。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依法履职、依规干事,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政治建设纵深推进。扎实开展“党的建设”攻坚行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区政府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23次,专题学习党内法规、国家法律17项。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邀请市民代表列席参与决策,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24次,集体研究重点工作91项。积极配合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迷你人代会”等活动,全力支持区政协打造“商量工作室”等平台,115件人大代表建议、168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政务服务优化提升。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爱山东”济阳分厅实现优化升级,接入政务服务高频事项132项,政务外网终端“一机两用”试点经验入选国家最佳实践案例。大力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出集成办理“一件事”103个,办理时限、跑动次数分别压减63%、73%。稳妥推进赋予街道(镇)行政执法权试点工作,下放行政执法事项99项。完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机制,受理市民诉求10万件,群众满意率保持98%以上。强化政务督查,全年闭环办结重点工作、重点事项655件。深入开展“政府开放月”系列活动,政务运行更加阳光透明。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参加作风监督面对面、作风监督热线等活动,一批企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精文减会落地见效。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力度,审减财政资金5263万元,核减工程造价、项目建设资金7853万元,资金使用效能不断提升。全力支持纪委监委开展工作,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济阳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引领性大项目不够多;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及预期,以进促稳持续承压;城市能级、基础支撑仍有差距,城乡融合任务依然繁重;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弱项,安全、环保、金融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持续提升。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进解决。
        二、202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更是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奋力冲刺之年。面对更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央和省、市加力推出一揽子稳增长、扩内需、防风险的增量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强省会”战略深入实施,我区对接融入起步区的步伐不断加快,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全面起势,我们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效应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稳”和“进”基础更加坚实,全区上下“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争一流”的氛围日益浓厚。只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干快干,就一定能够谱写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市“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锚定“12345”发展思路,聚焦项目建设、产业提升、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奋力跑出“十个加速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及全年目标任务,不断开创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6%以上。
        以上目标,充分考虑了宏观经济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需要与可能,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实际推进中要争取更好成绩、实现更高目标。为此,我们将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以“发展为要”。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动摇,抢抓战略机遇,在充分发挥优势上下功夫,在千方百计谋发展上做文章,集中精力扭住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努力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坚持以“民生为本”。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心里装着群众、工作贴近群众,着力破解民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彰显责任担当,设身处地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竭力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坚持以“创新为魂”。我们要坚决打破固守观念,突破定式思维,用好“抓整体、促协同”的系统观念,立足“事要解决”,树立“有解”的思维,增强“敢解”的勇气,提高“善解”的能力,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全力把常项工作做出特色、优势工作做成亮点、亮点工作做成品牌。
        ——坚持以“作风为基”。我们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拿出“闯”的精神、“拼”的劲头、“实”的作风,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上,盯紧靠牢既定目标任务,头拱地、向前冲,铆足劲、抓落实,努力把思路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围绕区委“2025奋力冲刺”工作安排,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力推进项目建设,塑强经济增长新引擎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我们要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让项目建设成为济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认真落实“四抓四提升”工作要求,健全谋划储备项目库、落地实施项目库、在建项目库、后评价项目库“四库联通”体系,确保项目滚动实施、接续落地,奋力跑出“项目提升”加速度。以攻坚之势推进项目,完善领导包挂、专班推进、定期会商等机制,加快168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促国瑞风电、阳光东昇等20个项目投产达效,确保年内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全年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以超前思维谋划项目,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两重”“两新”等政策性资金,聚焦产业发展趋势、城市发展所需和全区“五大重点任务”,谋划储备高质量项目300个以上。以一流服务保障项目,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深化增值式服务改革,完善项目“四个并联”审批制度,实行“项目管家”全流程帮办,深入开展企业问题“摸-排-销”,推动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持续擦亮济阳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高质量实施项目招引。主动适应招商新形势,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立意向项目、在谈项目、签约项目“三张清单”,突出招大引强,加强项目甄别筛选,奋力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45个以上、签约额300亿元以上。以“链式思维”开展精准招商,健全“产业图谱+产业地图”项目生成机制,瞄准四大主导产业的链主型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紧盯产业发展前沿的头部企业、龙头企业,按图索骥、靶向招商,推动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以“投行思维”推进基金招商,研究制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探索成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产业引导基金,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金融资本集聚济阳。以“协同思维”深化开放协作,紧密对接省属市属国企、结对共促区县、市场化专业招商公司等多元主体,积极开展联合招商,促进招商信息共享、优势资源互补;完善济北开发区与园区运营商、街镇联动招商机制,推动放大优势、错位发展;支持企业境外参展、拓展市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力争新增实绩外贸企业2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58亿元以上。
        高标准强化要素保障。优化项目服务推进机制,建立完善政策库、土地库、载体库、专家库,奋力跑出“要素保障”加速度,全方位护航项目建设。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做好2025年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报批,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处置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800亩以上。全力破解资金瓶颈,建立“政金企”精准化对接机制,用足用好上级政策工具,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盘子;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区属企业转型发展,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坚持“三区协同推进”发展路径,持续完善“举全区之力加快济北开发区建设”工作机制,高标准策划开展建区3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综合实力、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完善起步区紧密协作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比亚迪增资扩产项目落地建设;加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用好省市支持合作区发展政策措施,引进台资及关联项目40个以上,奋力跑出“园区突破”加速度,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二)加力推进产业升级,厚植动能转换新优势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我们要精准施策、创新驱动、协同推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济阳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筑得更牢。
        加快主导产业聚链成群。提升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奋力跑出“工业提质”加速度。深化“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实施工业技改投资项目70个;开展优质企业攀登倍增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聚焦食品饮料产业扩能增效,扶持旺旺、顶津、统一、迈大、上好佳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金晔、神州等项目扩建;提速特殊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力促晏龙国科、嘉能嘉、亚西亚等特殊食品项目投产达效。扩大智能制造产业优势,支持大自然、矗峰、欧锐、金麒麟等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条,推动新材料、液压升降平台、激光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做大生物医药及关联产业规模,推进领帆生物科技项目落地开工,加速引入医药研发、医疗器械等产业延链企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全芯达尽快竣工投产。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培育上云企业50家,创建一批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为产业插上数字化的“腾飞翅膀”。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聚焦建设黄河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加快现代服务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奋力跑出“提振消费”加速度。繁荣商圈经济,优化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达沃智慧产业园等商圈布局,启动建设星光里商业项目,打造品质消费地标和特色消费场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提升,鼓励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加快培育赛事经济、银发经济、首发经济,提振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升级,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优质企业加快上市,积极引进证券、银行、保险、私募基金等各类金融分支机构。深化“品味四季·乐享济阳”品牌建设,完善“九曲黄河万里情”项目周边配套,扩展“旅游+”消费新模式,策划打造“一镇一线路”乡村旅游新格局。
        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坚持以创新制胜、人才引领催生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等企业2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7%以上。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速生物、蓝贝斯特等企业升级科创载体,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家。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举办第三届“北部新区科创汇”交流活动,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重视创业者的浓厚氛围。研究出台技能人才支持政策,深化“四链”融合发展,持续实施“引凤回巢”青年人才计划,办好双创大赛、“海右人才节”等系列活动,引育各类人才3500人以上。
        (三)加力推进品质提升,展现北部新区新形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要科学规划、用心建设、精细管理城市,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功能完善的品质城市。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推动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及重点片区规划获批启用,加强对回河、高铁新城、滨河等片区的开发力度,加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要素集聚,打造宜居宜业新区域。全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启动实施2025年度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凤凰社区、丽景花园2个安置区建设,年底前基本解决群众回迁问题;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优化市民居住环境,奋力跑出“城市更新”加速度。加快供热、供暖、供气“一张网”建设,建成5万千瓦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全力保障济滨高铁、国道220改线、国道308改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济南轨道交通济阳线、黄河大道北延等工程建设,提升城市通达能力。
        建设管理精细的文明城市。聚焦道路保洁、便民停车、垃圾处置等领域,持续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打造兴化步行街美丽街巷,不断优化市容环境秩序。加强社区协同治理,实施社区综合治理及物业管理专项整治提升行动,支持济阳街道、济北街道开展“信义+酬金”物业管理试点,持续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创新“基层治理+志愿服务”融合模式,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争取“城市大脑”省级综合应用示范试点,深化医疗、交通、应急等领域数字化创新应用,探索打造一批实用、管用的区域特色应用场景,推动智慧社区提质扩面。
        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之路,加快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推进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加快水生态城市建设,完成黄河战略精致城市工程,治理修复大寺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争创黄河济阳段国家级美丽河湖、省级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区。开展土壤源头污染防控行动,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
        (四)加力推进乡村振兴,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我们要坚持政策向农业倾斜、资源向农村集聚、服务向农民拓展,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让农业更有效益。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仁风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新改造高标准农田9500亩。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全产业链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提质增效试点项目、曲堤老旧棚区改造项目、垛石大棚共富项目建设,建成启用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三期、回河绿港现代农业示范园;推动高效现代种苗繁育智慧园、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区年育苗能力达到5.5亿株。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码上供销”推广应用力度,推进“济农码”试点、济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建成运营济北冷链物流集配中心,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家。加大农业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好味知济”品牌效益,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个。
        让农村更有活力。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集中展示区建设。强化片区示范引领,高标准建成“黄河·稻乡湾”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谋划打造东部沿黄精致农业、中部都市农业、西部生态高效农业等片区组团。统筹乡村发展布局,推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创建,推动仁风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四好农村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0个,打造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个。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恶俗婚闹专项治理,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厚植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让农民更有奔头。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激发农村要素潜能,实现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全域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深化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统筹推进“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千企兴千村”行动,发展田园康养、体验农业等业态,实施覆盖30个以上村庄的产业项目,新增联村企业团体3个以上。建强乡村人才队伍,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返乡、企业家入乡,培训高素质农民200人以上。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五)加力推进民生改善,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奋力跑出“民生改善”加速度,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构筑更坚实的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社区微业”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社区就业驿站”,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精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以上。推进“全民参保”扩面,引导新就业形态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精准做好社会救助和常态化帮扶,做到应助尽助。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建立完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打造“闻韶济养”养老服务品牌;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儿童友好社区、学校,支持发展托育服务,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