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青言青语”宣讲品牌 让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走进青年人的心里?济阳区用“青言青语”给出了答案。近年来,济阳区以青年宣讲团为抓手,通过“好中选优、实中增效、变中求新”三大举措,打造了一支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青年宣讲队伍,让理论宣讲既“接地气”又“冒热气”,真正实现了“声”入人心。
好中选优:
打造一支“能讲会讲”的青年宣讲队伍
宣讲的关键在于人,只有建强宣讲队伍,才能让理论宣讲更有底气。为此,济阳区从“选人、育人、用人”三个环节入手,打造了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宣讲团。
广纳青年才俊。 从聚集热爱宣讲、有理论基础的团员青年,到吸纳道德模范、乡村好青年等优秀人才,一支多元化、高素质的青年宣讲队伍应运而生。为了增强青年宣讲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专门为他们颁发了正式聘书,并制定了考核、激励、表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让每一位宣讲员都能感受到肩上的使命。
夯实宣讲功底。为了让宣讲员们“能讲会讲”,通过“以老带新”、聘请专业老师培训等方式,定期开展宣讲仪态、宣讲技巧、文字撰写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宣讲员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听众,还掌握了如何用逻辑清晰的内容传递思想。
打磨精品稿件。宣讲内容的吸引力直接决定了宣讲的效果。济阳区组织青年宣讲员通过研学考察、实地参观等方式,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宣讲素材,并结合宣讲对象的特点,精心撰写、反复打磨宣讲稿件。目前,已形成了20余篇符合青年口味的宣讲作品,真正做到了让宣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实中增效:让宣讲内容“有血有肉”
宣讲不仅要“讲得好”,更要“讲得实”。济阳区紧紧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全区发展成就和青年榜样故事,丰富宣讲内容,让宣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开展重大主题宣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员们以青年视角解读党的创新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团员青年主动学、愿意学。
讲好全区发展成就。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实践调研总结,全方位宣讲全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宣讲员们用数据和故事,多角度展示了全区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激励团员青年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贡献青春力量。
讲好身边青春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济阳区深入挖掘青年身边的鲜活故事,成功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如逐梦沃野的乡村振兴工作专员翟军、返乡创业的95后青年杜帅、公益救援做“上瘾”的新农人柳冲等。这些“身边事”感召着“身边人”,传递了榜样的力量,激发了青年群体的奋斗热情。
变中求新:让宣讲模式“有声有色”
为了让理论宣讲更贴近青年、更富有吸引力,济阳区不断创新宣讲模式,通过“阵地式”“课堂式”“云端式”等多种形式,让宣讲“活”起来、“动”起来。
创新“阵地式”宣讲。济阳区依托“青春之家”“青春社区”“青年会客厅”等团属阵地,整合青春公益伙伴资源,为团员青年提供专属宣讲套餐。这种“阵地式”宣讲不仅让宣讲更有深度与力度,还为青年提供了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的平台。
创新“课堂式”宣讲。结合“团干部上讲台”活动,济阳区带动更多基层团干部参与宣讲,组织各级团队开展500余场主题团日活动和队日活动,参与人次达2.5万。这种“课堂式”宣讲让思政课更有厚度、温度和热度,助力青年提升党性修养。
创新“云端式”宣讲。开展“攻坚新突破 青春勇争先”青年情景剧大赛暨百姓宣讲选拔赛,并通过“青春济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及区属新媒体账号开设“青春风采”“青春榜样”栏目,发布视频、文章22篇,累计阅读量达3.2万人次。这种“云端式”宣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青年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通过擦亮“青言青语”宣讲品牌,不仅让理论宣讲“声”入人心,更让青年成为宣讲的“主角”、学习的“主力”、实践的“主体”。济阳区正以“青言青语”为笔,让青春的声音,成为时代的强音,为新时代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注入更多活力与动力。
(侯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