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服务资源“串珠成链”绘就民生幸福新篇章
本报讯 每到周四,走进济北街道澄波社区,便能看到柳编传承人张德兰正忙着教授社区居民柳编技术。2023年澄波社区开办的“指尖的乡愁”草柳藤编“社区微业”项目,让社区居民在一泡一梳、一编一系中提升了幸福感、满足感。
济北街道澄波社区以“四善”文化为依托推出“尚善澄波”文化品牌,凝聚共建合力,建立健全社区文化管理体系,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一妇女”生命全周期构建“家门口”的“嵌入式”服务,打造极具质感、独具特色、富有品牌效应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活”文化阵地 文化场景延伸“到身边”。坐落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首座24h可移动书房——济阳区图书馆分馆在澄波社区成功开放,将优质的阅读资源送到了老百姓家门口,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儿童乐园、芳华瑜舍、文明实践大讲堂等11个活动场地全方位开放,建设“15分钟文化书院生活圈”;围绕“健康、法律、剪辑、艺术”等领域持续打造国学、声乐、健身、新媒体应用、心理咨询等
多个兴趣社群,年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余次,形成集文化服务、理论宣讲、学习教育、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阵地,让文化在居民身边“触手可及”。
育“强”文化队伍 文化活动精彩“不断线”。一场场非遗文化体验课里巧手翻飞,一场场主题阅读活动中书声琅琅,一场场文化艺术活动里笑语连连...这是澄波社区文化社区与文化书院建设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澄波社区重视群众力量、挖掘文化能人,联合共建联建单位文化骨干、艺术类培训机构、民间艺人等群体,挖掘辖区“文化能人”20余人,通过社工担任带头人组建文化艺术社团16支,以此为基础孵化并备案登记了以“小水滴”为主的10支志愿服务队,成员们通过“吹拉弹唱演”等形式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文明实践靠大家”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10余次,通过大力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组织,积极发挥“文化骨干”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推动文化书院建设自我造血、不断壮大。
做“优”文化服务 文化资源覆盖“全龄段”。“休闲时来吧—老年大学”“放学后来吧—社区合伙人”“下班后来吧—青年夜校”“想就业来吧—社区‘微’业”...非遗文化体验、国画书法培训、家庭教育知识、技能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应有尽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澄波社区不断整合文化教育优势资源,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生命全周期开展医、食、住、学等全方位服务,打造“七彩假期 ‘澄’长启航”暑期快乐大本营、“家门口老年大学”“‘澄’长小学堂”“六点半课堂”“指尖的乡愁——非遗柳编”等公益课堂品牌10余个,为辖区全龄段居民“充电赋能”提供好去处;同时聚焦辖区老人、孕妇、残疾等特殊群体,以医养结合的方式推出“上善医馆 健康家医”医养品牌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链接能人巧匠打造“便民生活馆”,设理发、磨刀、缝补等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9折优惠,通过“便民服务日”和“睦邻市集”等平台开展服务50余次,受惠居民达2.1万人,以“小切口”实现“大联动”。
澄波社区从“微”处着手,“实”处发力,以民生服务“小切口”聚焦“嵌入式社区”文化服务建设,实现从社区文化惠民到社区文化“润心”的实质飞跃,让文化更加“接地气”、更具“暖色调”、更有“人情味”。 (杨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