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3 更新时间:2025-03-19

鼓韵舞响黄河畔 济阳绘就新华章

        今年以来,济阳区以“讲好济阳故事、传播济阳声音”为笔触,绘就了一幅文化融合的璀璨画卷。品非遗、赏盛景、聚民心!让我们共赴一场“济阳式”文化盛宴。


千年鼓韵舞动济阳
非遗传承讲好济阳故事


        “伞、鼓、棒、花,舞出的是千年黄河儿女的魂!”刚入正月,济阳文体广场上举办了新春盛典,国家级非遗项目济阳鼓子秧歌以雷霆之势震撼全场。百余名舞者手持道具,踏着铿锵锣鼓,演绎出“八面埋伏阵”“阴阳八卦阵”等传统套路,粗犷豪放中见细腻,恢弘磅礴中显柔情。这一起源于汉代,传承两千余年的民间舞蹈,不仅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更以“北方汉族男性舞蹈代表”之名蜚声海内外。济阳鼓子秧歌的每一次腾跃,都是对历史的致敬。2006年斩获“山花奖”,2008年跻身国家级非遗名录,2025年元宵展演中,它与商河鼓子秧歌、花鞭鼓舞等十大非遗舞蹈同台竞秀,成为“泉城元宵文化盛宴”中最亮眼的元素之一。正如观众所言:“鼓点一响,血脉里的热情就被点燃,这才是中国年的味道!”


新春盛典汇聚民心
文化广场传播济阳声音


        春节期间的济阳,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舞台。文体广场上,10支非遗队伍轮番登场:兴隆舞龙翻腾如虹,伞棍鼓舞刚柔并济,绣球灯灵动如星……百余名演员以非遗为媒,让观众一日尽览“齐鲁舞魂”,舞台上有戏曲,有歌唱,还有民间歌舞团自发表演。这场全民参与的新春盛典,不仅是一场文化展演,更是一次民心凝聚的实践。线上线下超百万观众共同见证,真正让非遗从田野走向城市,从传统走进生活,真正实现了“百姓舞台百姓演,济阳故事济阳传”。


科技赋能点亮夜空
无人机秀擦亮济阳名片


        当古老非遗遇见现代科技,济阳的夜空被赋予了新的诗意。春节期间,在济阳黄河公园上空,千架无人机以天为幕、以光为笔,勾勒出“黄河巨龙”“鼓子秧歌舞者”“金蛇舞动”等光影画卷。在元宵佳节当晚,文体广场与安澜湖公园上空再次展现“元宵快乐”“财神到”等无人机表演秀。这场融合地域文化与科技创意的灯光秀,不仅成为市民朋友圈的“爆款”,更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目光,单日引流超10万人次。无人机秀的背后,是济阳“文旅+科技”的创新探索。通过打造网红打卡地、策划年轻化互动项目,济阳正以“爆款产品”抢占流量高地。正如2024年“五一”期间推出的“济阳@黄河”半程马拉松、黑陶制作研学等活动,济阳用“趣味化、娱乐化、互动化”的体验,让传统文旅焕发青春活力。


文旅融合擘画蓝图
创新实践展现济阳担当


        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风口,济阳以“黄河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为目标,书写着新时代的担当。深挖“闻韶圣地”文化IP,大力推进三官庙汉墓保护,引入泉澄精酿等特色项目,济阳正以“文化+生态+产业”的三维融合,打造集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文旅新高地。
        2025年的济阳,既有鼓子秧歌舞动的非遗热力,又有无人机秀闪耀的科技风采;既有黄河岸边的田园诗意,又有研学基地的创新活力。这里,是千年文脉的传承者,更是新时代文旅创新的开拓者。
        济阳的故事,是黄河浪花里的历史回响,是鼓点节奏中的时代脉搏。在这里,非遗不古老、传统不守旧、乡村不沉寂。有的是文化自信的张扬,是全民共享的热忱,是创新发展的担当。这个春天,让我们相约济阳:赏一场鼓子秧歌,看一次无人机秀,走一段黄河堤岸,品一品垛石驴肉……在“济阳式”文化体验中,读懂中国,看见未来。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