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精品项目展播③
践行“三个融入”,构建“一站式”矛调体系
编者按:为做好济阳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精品项目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近期,区委宣传部结合济阳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项目化实施工作开展情况,对全区10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精品项目进行展播。本期推出《济阳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精品项目展播③|践行“三个融入”,构建“一站式”矛调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区委政法委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扎实开展“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盘谋划,构架矛盾纠纷“一盘棋”格局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就规范化建设工作向区委、区政府做了详细汇报,并在区委常委会上做了专题研究,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对“一站式”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情况做出批示,要求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做好矛调中心建设工作。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区级层面,政法委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负责矛调中心的统筹协调工作,政法委副书记作为区矛调中心主任全面推进区级矛调中心建设,区综治中心主任具体负责矛调中心的日常运转。街镇层面,实行“主要负责同志统筹,分管负责同志主抓”责任体系,街镇党工委书记靠前一步全面负责矛调中心的建设。规范建设,制度先行。出台济阳区矛盾纠纷相关文件10余份,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议,明确了矛调中心的职能定位、建设要求、入驻单位、运转机制等,为后续中心建设明确了方向。出台济阳区“一站式”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南,全面指导街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矛调中心。
全面部署,实现矛调中心“一体化”运行
以“实际”为起点,规范化建设矛调中心。坚持结合全区实际,以群众需求“下订单”,地域化规范化划设区域功能。为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效能最大化,在人流密集的市民中心东侧规范化建设区矛调中心,整体按照“两厅四区十三室”模式进行建设,即设置两个接待大厅,划分四个功能区,配备13个具体功能室。区矛调中心东侧和西侧均配有群众接待大厅,东侧大厅主要接待来访来诉群众,设置了一个无差别受理窗口全面受理群众诉求,进行初步研判分析,并引导群众到相关功能室、有关窗口进行调处。西侧大厅主要接待来市民服务大厅办事咨询群众,设有10个群众接待窗口,区直部门按照“常驻+轮驻+随驻”方式进驻矛调中心,全方位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划分接待受理区、多元调解区、法律服务区以及指挥协调区,配备群众接待室、访调对接室、诉调对接室、心理咨询室等13个功能室,为群众提供矛盾调处、信访接待、非诉裁决、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诉讼立案等全方位服务,切实实现“多口进、一体办”,方便办事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以“实用”为基础,科学化配置调解力量。坚持以群众身份“走流程”,根据全区矛盾纠纷特点和类别数量,科学整合调解资源和配置专职调解员。按照“4+6+N”工作模式,充分整合各部门骨干人员入职矛调中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将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全部整合进驻到了区矛调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综治、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6部门均派驻了一名业务骨干入驻矛调大厅,劳动仲裁,行政复议、公证等部门也均有专人进驻矛调中心,提供相应业务。全区4个律师事务所采取每周轮换方式,每周派遣2名专职律师入驻矛调中心提供法律服务。同时由区矛调中心通过“生活补贴+以案定补”方式招聘了10名专职调解员进行全领域的矛盾调解。
以“实效”为纲领,制度化管理中心运行。以群众的体验“评好差”,注重实用实效,秉持“有解”理念,最大化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矛调中心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日常管理和考勤由矛调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业务工作接受原单位指导、监督。专职调解员、常驻人员全部制作了窗口可视牌,可视牌详细介绍了工作人员所擅长调解的领域,方便群众有效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解员。推行“三会并行”制度,通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矛调工作联席会议、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工作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合力处置各类矛盾纠纷,通过每周调度,集中化解一批重大疑难案件,合力解决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堵点难点。
健全机制,实现矛调纠纷“一揽子”调处
织好矛盾纠纷无差别受理“一张网”。采取“线上+线下”双重模式受理矛盾纠纷,一方面,矛调中心调解员充分运用山东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时受理群众通过解纷码小程序上报的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线下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在矛调中心无差别受理窗口接待来访群众,详细记录其纠纷情况,引导群众填报矛盾纠纷登记表或通过小程序进行线上填报。无差别受理工作人员初步研判,分流至相应专职调解员或其他调委会,引导当事人进入调解程序,可在区矛调中心办结的事项分流到相关功能室、窗口进行处理,需要其他调委会调处的,平台闭环流转并跟踪督办。
管好矛盾纠纷一站式办理“一本账”。矛盾纠纷无差别受理完成后,由矛调中心工作人员根据矛盾纠纷类型、化解难易程度、涉及部门等因素,引导当事人到相应功能室或入驻单位窗口进行调解。调解类案件一般由专职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签订调解协议,同时可直接在矛调中心通过“赋强公证和司法确认”进行法律效力认定,维护调解协议书的公信力,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其中赋强公证由司法局公证处人员在矛调中心公证室进行办理,司法确认由法院派驻法官在诉调对接室进行处理。调解不成功案件,根据当事人意愿引导当事人通过信访、仲裁、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
绘好警访诉律检调结合“一张图”。公安、信访、法院、司法、检察院均有专人入驻矛调中心,系统性开展警调、访调、诉调等工作。按照“调解优先,先调后访”原则,来访群众除“两拖欠”问题外,由专职调解员进行先行调解,律师全程参与调解,调解不成的通过合法信访渠道解决,从源头上减少信访登记,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有序运行。两拖欠问题,由入驻矛调中心的两拖欠专班进行专门受理。推行“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工作模式,区法院派驻了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官、一名法院助理进驻矛调中心,一方面通过业务培训、推送指导性案例等精准指导,提高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另一方面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司法确认等非诉服务。对于调解不成功,确需走诉讼途径的案件,当事人可以在法官或法官助理的指导帮助下进行线上立案。与检察官建立完善信息共享、联合调处等协作配合机制,在化解矛盾纠纷中,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将调解中发现的社会治理、行业管理问题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将调解效果向源头延伸,有效预防同一区域、同类矛盾再次发生。
多元调处成效突出,全区社会态势持续向好
解纷止争,调出和谐稳定。中心自运行以来,全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形成了从“受理交办”向“就地调处”,从“单打独斗”向“联调联处”,从“一般调解”向“依法调处”,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议事”,从“各方稳控”向“多方维权”五个转变,并呈现出基层矛盾纠纷吸附到位,访诉数量明显下降,枫桥经验进一步走深走实三个特点。
截至目前,通过网格调处矛盾纠纷9409件,“五情”推送调处矛盾纠纷433件,联席会议调处矛盾纠纷558件,平台流转调处矛盾纠纷3561件。通过坚持“调解在前、访诉在后”工作模式,全区进京访同比下降27.8%,到省访同比下降20%,到市访同比下降2.9%,到区访同比下降26.2%,全区诉讼数量开始稳步下降。在深入开展“一站式”矛调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形成了“首席接访员”、垛石街道“垛么有理”、回河街道“访调结合”等一批具有济阳特色的调解工作经验,“澄波议事厅”“汇鑫会客厅”“行走的微实事议事厅”等“一社区一品牌,一村居一亮点”贴地气的矛调品牌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