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惊昙
——告诉您一个不一样的大隋王朝
◎杜吉民
第二十四章 两渠通东西南北
五铢融九州四海
关中平原是一块富庶之地,沃野八百里,养育了秦川的百姓和朝廷,加之北周平定北齐后,社会稳定,百姓增加不少,朝廷的官员也在增加,人口的增加,加上连年的灾害,使得关中平原不堪重负,物资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富饶的三秦呈现疲惫之态:粮价上涨、百姓恐慌。
这年春天又遇到大旱,天不下雨,沟渠断流,到处是黄土飞扬,地里刚出土的禾苗眼看就要枯死。隋文帝和大臣们心急如焚,商量怎么救救这些禾苗,怎么帮百姓度过春荒。这时一桩凶杀案由刑部交到隋文帝手上。让隋文帝定夺。因为人命关天,且抗旱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大臣们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隋文帝只得让大家分头发动百姓打井抗旱,能救多少庄稼就救多少,同时,吩咐官员们深入农村了解情况,看看老百姓有什么办法。
处置牛小虎
隋文帝打发官员们走后看起了案件卷宗。这件案子一直从县州审到朝廷,一年多了还没有定夺,最后到了刑部。县州都判嫌犯死刑,但嫌犯家属到处申诉、喊冤,村子里的邻居、街坊对嫌犯及其同情,嫌犯无论上访到哪里,村里的邻居街坊都是一路紧紧陪伴,闹得州县无可奈何,大理寺审理此案也是意见不一。只得让隋文帝定夺。
案件其实也不太复杂。道州襄城县雾岭镇牛家村有一个大户人家,家主人叫牛汝旺,家大业大,使奴唤婢,横行乡里,人称牛魔王。他有个儿子叫牛小虎,更是无恶不作,抢男霸女,欺压百姓,人称小魔王。爷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好色。
牛家有良田千顷,佃户无数。本村有个年轻后生叫牛二楞,与老母亲相依为命,租了牛魔王家的田地耕种,成了牛魔王的佃户。牛二楞憨厚、勤劳,在乡亲们的撮合下,与邻村的杏花结婚。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日子过得平平安安。
这天,小两口下地干活,在路上正好碰到小魔王牛小虎。他见杏花面色红润,五官端正姣好,身材高挑健美,就直流口水,他下马开始调戏杏花,牛二楞非常气愤,上前理论,小魔王指使他的爪牙把牛二楞打了一顿,并把杏花抢入府中。牛二楞被打得遍体鳞伤,被邻居抬回家中。乡亲们只能安慰二楞,劝他好汉不吃眼前亏;替他请了郎中,服了药,也就陆续离开。牛二楞越想越气,到了半夜,二楞挣扎着爬起,摸出一把柴刀,到了牛府,翻墙跳入牛家。
杏花被抢入牛府后,小魔王就迫不及待地要强行非礼,但杏花誓死不从,小魔王恼羞成怒,就把杏花捆起来丢入柴房,想等夜深人静、杏花疲惫时成其好事。
二楞进牛府后,小魔王正和一帮小喽啰猜拳喝酒。小魔王见二楞闯了进来先是一惊,然后怒气冲冲,命令爪牙往死里打。牛二楞气愤之急,拿着镰刀乱舞,不巧一镰刀砍在小魔王身上,二楞也是吓出一身冷汗,趁爪牙们抢救小魔王的空,急匆匆逃回家。夜里牛府的人也没有派人找他。天亮后,村民们议论说,小魔王昨晚被人杀死了。二楞听后,不由不信,就连老娘也没告诉,就逃出了牛庄。可是没逃多远,就被官府的人拿住,押往襄城县大牢。过了段时间,说要将二楞判处绞刑,牛庄的乡亲们不干了,组织人到县衙鸣冤,并聘请了讼师帮忙打官司。县里无法裁决,就报到州上,州府维持原判,牛庄的百姓还是不干,州里就把案件移送到刑部,刑部让大理寺重申,大理寺觉得州县审理没有什么问题,但百姓不同意,刑部只得让隋文帝裁决。
这天天气晴朗,天空瓦蓝,一丝云彩没有。但隋文帝的心境却是阴沉的。隋文帝先看了牛魔王方的讼词,又看了州县的判词,然后又看了牛二楞方的辩词,心里有了底。就让大理寺将牛二楞从大牢里提出来。隋文帝一看,二楞憨厚老实,浓眉大眼,标准的中原大汉,但被折磨的已不成样子,心里有几分喜欢、怜悯,就叫主审官问了几个问题,大致和二楞的辩词一致。主审官看向隋文帝,隋文帝开口说道:
“牛小虎和牛二楞是租佃关系,但牛二楞不是牛小虎的仆人,二者不是主仆关系,不存在以下犯上、仆人杀主人的情况;牛小虎犯罪在先,强抢民女是案件的起因;牛二楞夜闯牛府,是想救人,动机不是去杀人;牛小虎要打牛二楞,牛二楞自卫,才发生误伤。按照《开皇律》牛二楞不该判处绞刑。但他确实杀了人,给牛家造成了伤害。现在朕宣布对本案的判决:牛二楞过失杀人,本应判处流刑,但念及救人心切,上有高堂老母,免去流刑,改为笞刑八十,立即执行,并处一年劳役。牛小虎强抢民女触犯《开皇律》,但已死亡,不予追究。罚道州刺史、襄城县令及州县主审官俸禄一年。今后凡是不熟悉律令的不能为官;凡是判处死刑的都要刑部、大理寺复审,最后报朕。人头不是韭菜,割掉还可复生。法不外人情,既不能做徇私枉法的贪官、昏官,也不能做不讲人情的酷吏、只信律条的书呆子。”
隋文帝刚一宣布完毕,堂上一片万岁的欢呼声,就连躲在后面听判的独孤皇后也现身欢呼。
殿外刚才还万里无云的天空,霎时乌云密布,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这是第一声春雷啊。不一会儿天空飘起了大雨。堂上的人们纷纷议论是皇上的明断感动了上苍。隋文帝走到殿外,不顾雨淋,跪倒在地,雨水泪水混合在一起,顺着宽阔的脸庞流了下来。 (待续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