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0 更新时间:2025-05-07

成长在一线 奋斗在一线

——记山东省先进工作者朱静儒

        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朱静儒放弃了大城市舒适的工作环境,怀揣着满腔工作热情考入济阳街道办事处。2018年,朱静儒成为全区首位“90后”社区书记,先后走过了三个社区。2021年12月,任仁风镇党委副书记。2023年5月,朱静儒调任济阳团区委副书记。
        硬举措优化软环境。她坚持用“绣花”的功夫做好社区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真诚服务、主动服务、周到服务。朱静儒在社区推出“延时服务”,每天增加2小时工作时间,满足群众错峰办事的需求。为填补家长下班前、孩子放学后的“管理真空期”,建立社区“五点半课堂”,成为衔接学校和家庭的安全舒适“中转站”。她探索建立“善美济阳 幸福银山”智慧社区,成立“678党员驿站”,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入选山东省《“双报到”经验做法、典型案例汇编》。为让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就餐,在社区建立“暖心食堂”,并坚持不聘请第三方,由社区自己“保本经营、让利于民”。从早上的两元早餐,到中午的优惠套餐,再到晚上的爱心水饺,居民吃到了实惠,吃到了放心,吃到了方便。有人这样问朱静儒:“没人给加班费,没人硬性要求,每天比别人多工作2小时,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上,你傻不傻?”但朱静儒认为,干多干少全都看在群众眼里,记在群众心里,付出终会有回报。“当我走进小区,大爷大妈都跟我热情的打招呼时,当居民在微信群里纷纷为社区点赞时,自己确实有一种很充实、很踏实的成就感和被需要、被选择的荣誉感。”朱静儒这样说。
        老社区焕发新气象。“楼道防水失效,入户单元门处漏水,楼道内墙壁发霉脏污,缺少充电桩导致的飞线充电……”2020年3月份,新调任银山社区党委书记的朱静儒,首先理清了社区老旧小区的“旧账。”这些“老大难”问题,难不倒“不信邪”的朱静儒。她通过“众筹众治”的方式,设立社区文明公益金,解决了修路、建充电桩等一系列群众反应强烈、多年未解决的问题,群众拍手叫好。创新开展文明楼道创建工作,带动了全区110余个楼道实现蝶变。这一经验做法,先后被新华网、学习强国、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30余次,并作为创城亮点做法在全区进行了推广。所在社区先后荣获山东省和谐示范社区、山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新岗位肩负新使命。因为工作突出,朱静儒从社区书记被提拔为仁风镇党委副书记。她以“归零”的心态,努力的熟悉、适应、融入、思考,及时转换角色定位,立志做一名乡镇工作的“内行人”。她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理念,积极开展“头雁领航”工程,培训党员3000余人次,提振党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幅提升。她牵头完成仁风镇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申报工作,成功申请省、市财政资金共计54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4678万元。朱静儒积极推动第十四届仁风西瓜文化旅游节走入线上,4天时间,微博话题阅读量达7000多万,直播观看量达1500多万,助力西瓜销售总量突破100万斤,交易总额达1200余万。她还先后组织开展小状元暑期学堂、“风”与“童”舟关爱帮扶、“河小青”植绿护绿行动、走访“瓜二代”乡村好青年等活动,用新理念、新服务激活乡村新面貌,努力让乡村搏动年轻心跳,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