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0 更新时间:2025-05-09

厚植为民情怀 守护文化根脉

——记区十九届人大代表、区文化和旅游促进中心主任 王勇



王勇,男,现年48岁,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97年参加工作。现为区文化和旅游促进中心主任、区博物馆(区文物保护中心、区美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当选济阳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以来,王勇同志以人大代表和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勇挑文化传承与人民代言的重任,在基层岗位上默默耕耘,在人大代表舞台上积极发声,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
恪尽职守,彰显人大代表使命担当
为了更好地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当选人大代表以来,王勇同志坚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执行本级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推动人大代表履职工作和各项本职工作有序开展。按时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提出改进全区住宅消防安全和加速闻韶台复建、历史文化进校园等反映社会需求的书面建议5个。闭会期间,按时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组织的教育和卫生行业视察调研活动15次,积极参加“人大代表听民声”活动7次,主动深入社区开展“代表亮身份,有事您说话”行动,及时收集社会各界反映较为集中的交通安全、文化惠民等热点民生问题,并与相关部门联系、反馈,主动做好矛盾化解工作。按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分工,深入龙域公馆幼儿园、滨湖学校和南湖小学等工程建设现场开展调研,督促协调工程按计划推进,按时完工。作为民盟济阳支部宣传委员,三年来组织盟员开展集中学习活动12次,开展各类实地调研教育活动9次,关爱关心儿童和社区老人健康义诊慈善活动6次,儿童节、妇女节活动6次。作为区文旅局工作人员,深入帮扶单位济阳街道三官庙村开展送温暖活动10次。以人大代表身份,受聘为区相关单位特约监督员,开展好监督工作;积极协调区检察院等部门,开展好重点文保单位卢氏旧居、周氏庄园外围防护和八路军鲁北大捷认证工作。
扎根基层,谱写文化传承创新篇章
王勇同志扎根一线文化文物岗位13年,始终坚持求真务实、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公而忘私,团结同志,为我区文博事业、图书事业创新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守正创新,坚持不懈,持续推进全区文物保护利用。2022年来,主导完成卢氏旧居先后四期修缮、三官庙汉墓博物馆建设、前刘唐墓博物馆建设、周氏庄园修缮保护等工程,推动四处文保单位实现预约开放;筑牢文物安全防线,组织文博场馆开展各类安全检查120余次,联合区公安分局等开展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巡查460余次,多方协调、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全区111宗土地出让考古前置工作;争取广泛支持,成功申报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等国家专项文物保护项目4个,开展区博物馆17件套革命文物鉴定定级工作(其中8件套文物被评定为珍贵文物),征集社会各界捐赠和争取省厅拨付文物藏品465件套。多方协调、全力推进济阳区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配合区人民政府成立四普协调机制,印发普查实施方案和宣传工作方案;创造性的组建济阳区四普联合工作队伍和实施机制,深入一线,多方协调,克服各种困难,带领普查队员高质量完成阶段性普查任务。精益求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2019年来,精心策划举办区博物馆(美术馆)常设重大展览5个、临时展览101个,组织青少年研学活动470余场次,开设公益夜校课堂5门;组织“济水韶韵:济阳历史文化图片展”走进学校、广场等43次,印发宣传册2万余册,惠及群众20万余人;指导济水韶音农耕文化博物馆、芳远民俗博物馆、济水春秋历史文化博物馆成功设立备案,帮扶其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发挥优势,增强历史文化宣传实效。推动区博物馆馆藏文物走进孔子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场馆展出,三官庙汉墓画像石拓片走进常州西太湖美术馆、扬中市陈履生博物馆、桂林美术馆展出;谋划与甘肃临夏州博物馆、青岛即墨区美术馆、郑州印社等联合举办展览20余个;济阳文物博物工作成果多次被《中国文物报》、央视综合频道“焦点访谈”栏目、央视正点新闻、《光明日报》等高规格媒体宣传报道。以读者为本,提升全区图书馆公共服务效能。推动建立馆外流动服务点5个,提供优秀书籍16000册;组织工作人员下沉各大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3次,促进社区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学习氛围;利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中国旅游日等时间点策划开展系列培训、展览、讲座、研学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420余场次,吸引超3万人次参与,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撒播情怀,催绽公益文化绚丽之花
王勇同志善于学习借鉴,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综合素养,工作上精于文物考古与相关理论研究,业余爱好书法篆刻,社会公益兼职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南博物馆协会副会长等,工作之余坚持开展传统文化的公益传播、传承工作。近年来,在《中国文物报》《中国书画报》《考古学研究》等报刊发表6篇理论文章;创作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得济南市“泉荷奖”优秀奖(市政府最高奖)等国家、省、市级奖励;创意设计了“济阳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等22个区、镇、村级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其中4个入选山东省“十百千工程”;独创完成篆刻作品《心经》《二十四诗品》《二十四节气》各一套,专题展出,带来良好社会效益;秉承“公益·传播”主旨,坚持为贾平凹等社会各界人士免费治印近2000方;热心参与“黄丝带”社会帮教行动,连续三年组织民盟济阳支委成员到济微监狱和齐州监狱开展文化帮教,帮助服刑人员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汲取文化力量,增强改造信心;注重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和家国情怀培育,深入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历史文化宣讲、书法及篆刻公益讲座等60余次,让青少年在接触历史中提升综合素养,增强地域历史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推动济阳区博物馆与闻韶中学等学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联合开发文化课程,组织青少年实践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助力教育模式创新;坚持常年开展“济阳博物馆名家书画进万家”公益活动,累计邀请书画名家免费向社会捐献作品6000余件。
忠诚履职,情系民生;文以载道,行以践德。
长期以来,王勇同志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初心,秉承传统美德,落实党的文物政策,工作生活中不计个人得失,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一以贯之的为济阳人大工作和文化文物事业发展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