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66 更新时间:2019-05-13

明代能臣:济阳籍黄臣生平考略

王长民

        2017年5月初,济阳村民邢怀岭先生将一方墓志铭捐给县博物馆。志铭雕刻精良,书法俊美,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全称为“明故通议大夫河南按察司按察使邢公墓志铭”,下行题“赐进士出身征仕郎吏科给事中前翰林院庶吉士邑人黄臣撰文并篆书”。志主为邢义,撰者为黄臣,二人均为济阳籍。今据文献所载,略述黄臣生平事迹,以彰我区明代前贤,期望能为更多人所了解。为便于读者查阅,部分文献随文注明出处。 
        《万历济阳县志》卷七“选举志”载:“黄臣,甲子科,登辛未进士,改翰林庶吉士,历任吏、礼、刑、工都给事中,官至右副都御史。琏之子。”甲子科,即黄臣中举在弘治甲子年(1504);登辛未进士,即中进士在正德辛未年(1511)。卷八“人物志”有传:“黄臣,字伯邻,号安厓,登第入史馆。博洽高雅,文名藉甚。既历省闼,值世庙初议大礼,忤旨, 几毙杖下,既而上鉴其忠,甚委任之。公清介不染,累官大中丞,未尝私橐一钱。挂冠时, 策蹇东归,行李萧然。居家质直浑朴,有布素风,而于党中毫无所侵犯。至今谈先辈遗事者, 独口黄中丞津津直道。在人久而不磨,中丞有令名矣。公著述甚富,若《安厓文集》《筐山寄傲》,若《奏议》《诗话》,惜多散佚。惟《登峨山诗》及《过太真冢诗》行于世,有康德涵、马伯循序文。”(《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一编 30,凤凰出版社 2014 年,第202-203 页) 
        《乾隆济阳县志》卷八“人物志”黄臣传,袭自《万历济阳县志》与《康熙山东通志》, 稍作润饰并删减,仅一百三十余字:“黄臣,字伯麟,号安厓,正德间进士,入史馆。博洽高雅,文名藉甚。任都给事中,多所建白,如谏议礼之失于过崇、疏地震之由于太监萧敬、真人张彦頫府第灾不应敕有司更造,皆言人所不能言。累官大中丞。清介不染,未尝私橐一钱。挂冠时,策蹇东归,行李萧然。其著述甚富,尝见称于康对山,惜多散佚。惟《登峨山》及《过太真冢诗》行于世,有康德涵、马伯循序。”  
        《万历济阳县志》“世庙初议大礼”、《乾隆济阳县志》“谏议礼之失于过崇”,史有明文。正德去世时因无子嗣,由其叔父兴献王之子即位,是为嘉靖帝。但由此产生的政治问题是, 嘉靖祭祀其生父时该如何称呼,此即“大礼议”。嘉靖执意将其生父称为皇考献皇帝,与群臣意见相左。于是,群臣二百余人俱赴左顺门跪伏。嘉靖两次遣司礼监谕退,群臣仍伏不起, 自辰迨午。帝怒,收系诸为首者八人入狱。“杨慎、王元正乃撼门大哭,声震阙廷。……悉追系之。并待罪者,总二百有二十人。上责之,命拷讯丰熙等八人编伍,其余四品以上者俱夺俸,五品以下者杖之。于是编修王相等一百八十余人各杖差。” (《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 2018 年,第 741-742 页)廷杖病创而死者十七人。黄臣“几毙杖下”。张尔岐《书安厓先生诗后》亦提及此:“方世庙议大礼,先生与何燕泉、杨升菴二百二十余人撼奉天门大哭。上怒,谪斥有差。先生以职卑得外补。”(《蒿菴集》,齐鲁书社 1991 年,第 96 页)明代冯惟敏《何辜叹为茂才黄有赋》有“而翁旧作名世儒,玉堂青琐曳佩迻。明廷议礼摅忠谟,天颜忽霁宠渥殊。回翔台省威惠俱,英声妙誉动八区”之句,向黄臣致敬。(《冯惟敏全集》,齐鲁书社 2007 年,第 29 页) 
        《乾隆济阳县志》所言“建白”,另有二事。“疏地震之由于太监萧敬”,《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一:“世宗嘉靖二年春正月,应天、凤阳、山东、河南、陕西地震。给事中黄臣言:‘太监萧敬久窃重柄,复开传乞之门,地震之变,职由斯人,乞速窜逐。’不报。”“真人张彦頫府第灾不应敕有司更造”,嘉靖五年(1526)丙戌春正月丙午,“大真人张彦頨以府第被焚,请赐更造。上从其请,命有司作治,遣内臣一人往督之。于是工科都给事中黄臣等言: ‘顷者赵、秦、荣三王府灾,第诏行勘估计,未尝轻动土木,诚爱民节用至意也。今彦頨所请,未经勘估,辄以烦有司,且遣中官往督,是陛下优容假借于彦頨者,顾出亲王之上也。昔汉栾巴噀酒殿廷,而成都火灭。今陛下谓彦頨有道术,而曾不能救其家之毁,将焉用之? 请勿遽遣内臣,下工部行勘估计便。’诏:‘如前旨。’”(《明实录·世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 年,第 1416-1417 页)黄臣以劳民伤财、“(大真人)有道术而曾不能救其家之毁”为由,反对“未经勘估”而“轻动土木”。张彦頨,《康熙山东通志》《乾隆济阳县志》俱误作“张彦頫”,盖因形近而误。 
        黄臣犯颜直谏、维护政体之举,试再胪列二例,以见其人忠贞之节。《明会要》载:“嘉靖二年二月丙戌,督察院疏请差御史巡盐。不下阁票拟,批答稍误。户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细, 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加批如制。”(中华书局1956年,第649页)《明通鉴》载:“(嘉靖四年十月)辛丑,清宁宫后殿成,太监崔文等为各匠役乞官,陛授顺天府经历、知事等职者百五十人。给事中黄臣等切谏,以为不可,不听。”(中华书局 1959年,第1948页)坚决维护票拟制度,反对随意授官之举。 
        黄臣为官正直、才堪大用,已为当时文人所歌颂。明代康海《送中丞安崖公往治淮浙盐法序》:“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安崖黄公,抚巡陕西者三年矣。民安盗息,刑清政举,吏民畏爱,豪强屏息,庙堂以为难能。士大夫方倚望安崖公久在关中,以庇荫其庶民小子。顾以东南盐法大坏,国计不通,公私告乏,圣天子有忧焉。于是敕吏部推择素有才力大臣往治之,佥以安崖公上闻。制曰:‘是。’……凡政莫艰于废极,诸镇莫重于关中,安民辑字,补偏救弊,非得老成体国之才必不可济。故九重不以重地锁钥是吝,而借公往治,盖有监极公之微隐。若曰有清苦之介,则何事不可为;有伸缩之才,则何弊不可救。於乎明哉!”(《对山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年,第 648 页) 
        黄臣又具军事才能。嘉靖十四年(1535),马兴据阶州(今甘肃武都)作乱,黄臣率军征讨。《康熙巩昌府志》卷三载:“(世宗嘉靖)十四年夏五月,贼兴再犯徽、成,杀指挥王煦。秋七月,巡抚都御史黄臣亲督大军讨兴,平之。”明代赵时春《<岷梁靖乱诗>序》记其事:“嘉靖乙未,伏盗起于岷梁之麓,巡抚都御史安崖黄公直抵其穴,尽夷其丑类而后返。”(《赵时春文集校笺》,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92页)并作《贺巡抚黄都御史平岷山贼》诗,有“战伐纵横略,安危经济名。檄移巴蜀近,威轶汉关清。忠遇艰难效,身当报主轻。剑鸣思壮士,筹运奇儒生”句。(《赵时春诗词校注》,巴蜀书社2012年,第167页)
        黄臣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前引《万历济阳县志》载,“博洽高雅,文名藉甚”。康海盛赞之:“公昔以名进士改庶吉士,读书中秘,诗名满翰苑。予尝得观所作于同年南里宪副宅,词翰兼美,玉映金辉,固方今之隽笔也。……夫精而典者文之致也,详而讽者赋之方也。公诗咸有焉。”(《对山集》,第 640 页)《山左明诗钞》卷六引王琢璞称:“中丞生平著述见许于康对山,而稿散逸,仅得诗数十篇及《过太真墓》绝句五十首而已,炫烂锦花,凄凉风月, 亦极才人之致。”可惜的是,黄臣著述虽丰,但散佚严重。前引《万历济阳县志》已言“若《安崖文集》《筐山寄傲》,若《奏议》《诗话》,惜多散佚”,故而乡贤张尔岐发出感慨,深表惋惜:“(安厓先生)自释褐至归里,未尝一日离笔砚。所著极富,中更家难,零落欲尽。今所存,于泰山为毫芒矣。……方先生操三寸柔翰,作为诗书,疲精苦神,驰骋古今间,为不朽计,至深远矣。未百年而失者什之九;甫百年而未失者复失其什之七;更后数百年,尚可问耶?在吾乡已如此,天下尚可问耶?后来者或于简册得先生一二遗事,慕其为人,思求昔时断碑败纸而读之,以寄向往,知得如予今日否?”(《蒿菴集》,第 96-97 页)《万历济阳县志》卷九录黄臣诗二首:《归来堂自述》《遣兴》;文一篇:《节寿荣封诗序》。《乾隆济阳县志》卷十二另录《邢东厓义墓志铭》,卷十三另录五言律诗《宿小寺》一首、五言绝句《觌峨吟》二首。《乾隆济阳县志》卷十三末“著述篇目”载黄臣“《安厓文集》《安厓奏议》《安厓诗话》《筐山寄傲》《登峨山诗》《过杨贵妃墓诗》”。翻检《中国古籍总目》,以上六书,未见著录,当是均已亡佚。 
        得益于现代科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大数据时代下,为辑佚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通过利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历代别集库等检索,笔者发现若干篇黄臣散佚诗文:《王文庄公集》载《书凝斋集后》,明嘉靖十三年(1534)秦藩朱惟焯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载黄臣跋,《皇明诏令》载《皇明诏书后序》,《皇明嘉隆疏抄》载《重批答以清朝政疏》、《慎抽取以苏民困疏》、《慎恩典以节京储疏》,《万历固原州志》载《总制唐公击虏获捷》六首,《雍正陕西通志》载《秦中古意》诗二首,《山东盐法志》载《清盐禁以实边储疏》,《山左明诗钞》载诗四首(按,《重阳后邢信卿过访》系误收,实三首),《乾隆无极县志》载《重修无极县治记》,《道光济南府志》载《重修济南府儒学记》,等等。期待着能有更多人从事于乡邦文献整理工作,笔者亦当勉力为之。民国张鸿恩云:“任其散佚不加纂修,则一邑文献日就刓缺。不惟先民之声灵于焉泯没,即国民之精神亦因之沦丧。将何以借观摩而励士气,挽世风而拾人心?”(《民国济阳县志》,第八册,卷十五,中华书局 1934 年,第 69-70 页)诚哉斯言! 
        爬梳剔抉,参互考寻,发现若干线索,可补《济阳县志》之“文献不足”。如,《明实录》卷一百二十五载,“(嘉靖十年五月)癸卯,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黄臣为四川右布政使”,黄臣卸任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升任四川右布政使在嘉靖十年(1531);《雍正陕西通志》卷二十二“巡抚陕西都御史”条载,“黄臣,山东济阳人,嘉靖十三年”,黄臣任巡抚陕西都御史在嘉靖十三年(1534);《国朝列卿纪》卷一百二十七“巡抚陕西尚书左右都侍郎御史行实”条载,“(嘉靖)十五年改理两淮盐法”,黄臣理两淮盐法在嘉靖十五年(1536);历代《济阳县志》均未提及黄臣卒年,据《明实录》卷二百四十九,“(嘉靖二十年五月)乙卯,致仕督察院右副都御史黄臣卒,赐祭葬如例”,黄臣卒于嘉靖二十年(1541);《康熙山东通志》卷二十一载,“黄臣墓,在历城县南奎山之阳。副都御史”。凡此等等,可补史志之阙如,勾勒出黄臣生平履历之轮廓。
黄臣仕宦近三十年,任职于各部,往来于多省,清廉之操终生不改。前引《万历济阳县志》已言,“清介不染……未尝私橐一钱。挂冠时,策蹇东归,行李萧然”。文传天下,武能安邦,犯颜直谏,忠贞为国,才堪大用,清廉自守。如此能臣,世不多见。明代济阳有一黄臣,是我区的骄傲。理应大书特书,广泛宣传。诚如赵时春所言:“巡抚都御史安崖黄公扬彰厥善,以励具官,上不隐贤,而下不旷职,交得其宜。”(《赵时春文集校笺》,第 93 页) 黄臣,能臣也!作者系回河街道南陈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