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32 更新时间:2019-05-15

刘邦为何要杀恩人丁公

        丁公是项羽手下的将领,还是季布的舅舅。刘邦彭城大败之时,丁公奉命追击。眼看走投无路,刘邦回头对丁公说:“两贤岂相厄哉!”丁公一听,居然领兵撤还,放了刘邦一条生路。按说,丁公算是刘邦的恩人了,为何后来刘邦却杀了他呢?

王夫之和司马光看法不同

        江湖上常讲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家多堵墙。刘邦被逼到绝路,只能赌丁公也许认同江湖规则,便本能地说好汉何苦为难好汉。当时关中人都知道季心以勇猛著称,季布以守信闻名。丁公作为季氏兄弟的舅舅,确也是深谙江湖之道的人物。
        等到项羽灭亡,刘邦要开始分封了,丁公来谒见刘邦。刘邦却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并且特别强调,他这样做的自的就是要“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对刘邦的做法,明末清初大学者王夫之很不赞成。他由此提出了一个伦理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让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做人臣如果不忠则必受惩罚,从而不敢越雷池半步,那么“义”不就成了伤害“仁”的大斧和导致私利的诱饵吗?所以,刘邦赦免季布的罪过并予以重用,是很好的,足以激励臣子忠君报国,无有二心。至于丁公,废而不用就可以了;杀了他,则是引导天下人忘恩负义。
        而宋代的司马光却认为刘邦是对的。他认为,汉高祖刘邦从丰邑、沛县起兵以来,网罗强横有势力的人,招纳逃亡反叛的人,已经是相当多了。待到登上帝位,唯独丁公遭受杀戮,这是为什么?因为群雄并起争相取胜的时候,百姓没有确定的君主,谁来投奔就接受谁,本来就该如此。但此一时彼一时,待到刘邦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臣服时,这么做就不对了。
        司马光认为,似此杀一人而使千万人畏惧,这就是深谋远虑,是汉王朝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刘邦的真实目的

        刘邦为什么要杀丁公,在当时来说,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被丁公追杀时的刘邦还身处江湖,而如今已经身居庙堂,角色身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江湖有江湖的规矩,不问是非只讲义气;庙堂有庙堂的法则,要讲政治,要讲操守。
        司马光和王夫之分歧的关键在于站位不同。司马光作为政治家,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看问题,他看到,正是因为刘邦强调为人臣者要以新的政治立场看问题,强化了政治同盟意识,这才有了此后“非刘姓而为(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
        东汉时期党锢之祸、外戚专权、宦官随意废立皇帝的事多有发生,但极少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反叛朝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作为刘氏宗亲已经沦落到卖草鞋的地步,但凭着“大汉皇叔的身份,仍然有号召力。实力强大的曹操已经取得了事实上的江山社稷,但仍然不敢公然称帝,这证明了刘邦的决策是对的。 (摘自《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