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屠杀犹太人,IBM是帮凶
二战前后,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疯狂的迫害。鲜为人知的是,美国IBM公司曾充当纳粹的帮凶,协助德国完成对犹太人的屠杀。美国著名调查记者埃德温·布莱克出版的新书《IBM和纳粹》对此进行了披露。
拿下纳粹的合同
纳粹分子只有在识别出犹太人后,才能毁灭犹太人。那么,在德国6千万人口中,哪些才是犹太人?更麻烦的是,德国犹太人的同化程度非常高。
第三帝国成立伊始,希特勒政权宣布启动全国人口普查。干是。1933年4月,犹太人识别项目启动。帝国政府完全没有能力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但IBM在德国的子公司德霍梅格有。德霍梅格为德国政府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签订合约,让德霍梅格一手包办,德霍梅格会设计一套人口普查系统来计算并分类居民。如果政府能够收集信息,那德霍梅格则会处理好一切其他事项。
5月下旬,德霍梅格拿下了价值135万地租马克(1923 年德国推出的货币)的人口普查合同。很快,德霍梅格雇用了900多名临时职工,为他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沉浸式数据处理课程。
6月16日,50万名具备“国家主义意识”的人口普查员开始挨家挨户收集信息,纳粹冲锋队干部和党卫军军官也加入了这队伍。调查大军会向受访对象提出尖锐的问题,例如,户主的宗教信仰,或是否与异族通婚。
犹太人计数卡
9月中旬,柏林的亚历山大人口普查综合大楼,6000个纸箱被送到了这个洞穴般的地方,每个纸箱都塞满了填写好的调查问卷。在地下一层,德霍梅格职员日以继夜地将统计的人口信息输入机器,数台“405”型穿孔机响个不停。
德霍梅格采用了“60列”卡片,每列有10个孔位,共600个孔位。一列代表一种特征,而每列上的每个孔位就代表了该种特征的具体类别。卡片一旦被打上孔,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国籍、所属社区、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母语、孩子数量、职业。比如在代表宗教的卡片第22列中,孔1是新教徒、孔2是天主教徒、孔3是犹太教徒;在代表国籍的那一列中,孔10代表波兰语使用者。
卡片在打上孔后,会被送到霍利里思计数器上,这种计数系统能快速地自动记录信息。
一旦在人口数据中发现了 犹太人,员工们会单独处理这些犹太人计数卡。员工会通过交叉索引并过滤包括职业、住所、国籍在内的35项特征,与土地登记信息簿、社群信息表,以及教会当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不可思议的新数据库。这样,纳粹分子就能通过职业、城市甚至街区来辨识犹太人。至此,人口统计已跨过难以逾越的界限。
比纳粹更早“入侵”
IBM没有像其他外国企业那样逃离纳粹德国,反而加大了对德霍梅格的投资。IBM为第三帝国这一重要客户做出了很多努力,为其配置设备,从而与第三帝国构建起一张巨大的经济关系网。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IBM选择在德国扩建生产基地,不仅没能缓解美国国内的失业现象,反而将更多的就业机会转移到纳粹德国。
10月13日,IBM的创始人沃森不顾国内的抗议,乘坐德国轮船“不莱梅”号前往德国,参观了德霍梅格对大型人口普查的操作情况。沃森给了德霍梅格特别的权力,让它可以为德国周边国家服务。任何还没执行过人口普查和人口登记的地方,或那些无法及时更新系统以跟上德国反犹战线的国家,都会吸引德霍梅格前往。
在第三帝国真正跨过帝国边境侵人他国领土前,IBM的“科学战士”就率先吹响了战争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