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89 更新时间:2019-10-12

苏联为何没否决联合国出兵朝鲜议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为苏联代表没及时返回联合国安理会,以至安理会顺利通过美国的决议案。根据这一决议,美国决定对战争进行军事干预。那么,苏联代表为什么没及时返回联合国行使否决权,以阻止美国呢?

斯大林预先精心设计?

        对于苏联不返回安理会这一行为,研究者们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2007年,俄国学者披露了一份直接涉及此问题的绝密电文,似乎证实了一个观点,即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关键时刻拒绝返回安理会,“是要利用美国重新卷入远东事务这一机会使华盛顿与北京发生纠纷”,因为斯大林已经考虑到,美国出兵朝鲜必然招致中国军队的介入,那样就会“造成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其目的是要让美国陷身于朝鲜战争,再让中国出兵与之对抗,从而保证苏联在欧洲和国际力量对比中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按这种看法,从1950年初苏联退出联合国安理会,到斯大林同意金日成的进攻计划,再到战争爆发后莫斯科采取的策略,这一切都是斯大林预先精心设计好并有步骤、有订划地实施的。然而,这与已知史实之间存在一系列矛盾。

苏联因中国问题退出安理会

        首先,当时苏联退出联合国安理会,是为了加强与中国的同盟关系,而不是出于应付尚未发生的战争考虑。
        在毛泽东1949年12月访苏的开始阶段,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中苏条约的问题上陷入僵局。最后,斯大林被迫让步,同意签订新条约。此时,美国决策层正在激烈辩论如何处理美中关系问题,美国务院主张抛弃蒋介石而尝试与共产党中国建立关系的意见占了上风。在中苏谈判的关键时刻,美国的态度刺激了莫斯科,使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所以,1950年1月6日维辛斯基(苏联外交部长)向毛泽东提出,希望中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一个声明,说明国民党代表留在安理会是不合法的,应该排除在安理会之外”;同时表示,苏联方面也将发表声明支持中国的主张,并宣称“只要有国民党分子在安理会中,苏联代表就不参加安理会的工作”。毛泽东表示,“对这个措施百分之百地赞成”。
        1月10日,苏联代表马立克提出了把国民党代表开除出安理会的提案。1月13日苏联提案遭到否决后,马立克宣布苏联退出安理会,以实行抵制,同时指出: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通过的任何决议都是非法的,对苏联不具有约束力。

斯大林最初没答复朝鲜进攻计划

        斯大林与中国协商联合国代表权的问题时,并没有也不可能考虑到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将如何在国际舞台上面对此事,甚至根本没想到要在朝鲜半岛引发一场战争的问题。实际上,苏联退出安理会以后6天,即1月19日,斯大林接到苏联驻平壤使馆的来信,说金日成在一次宴会中再次提出只有使用武力手段才能解决朝鲜统一问题,并要求面见斯大林。对此,斯大林一直没有答复。
        1月26日,在莫斯科的中国代表团向苏联提交了中国方面有关大连旅顺和中长铁路协定的方案,这一方案几乎完全推翻了苏联的方案。1月28日,苏联方面回复中国代表团,基本上同意了中国的方案,但显然是被迫做出的。1月31日斯大林答复平壤,表示同意朝鲜的计划,并要金日成到莫斯科面谈。金日成于4月10日。秘密抵达莫斯科,斯大林反复询问金日成有无必胜的把握,美国是否会干涉,如果美国干涉将如何应对。在得到金日成胸有成竹的回答后,斯大林终于同意全力支持朝鲜的军事计划。斯大林最后要求金日成去北京,征求毛泽东的意见。
        斯大林很可能是出于对中苏有关东北权益的协定不满,为了保证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才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的。而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金日成应在美国不干预或来不及干预的情况下迅速取得胜利。根据历史事实,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出以下推断:斯大林早在苏联代表退出联合国安理会时就计划发动朝鲜战争;斯大林在同意金日成的进攻计划时就预计甚至希望美国干预这场战争;斯大林已经算定在美国介入战争后中国就会出兵朝鲜与美国军队作战。

返回安理会将面临两难选择

        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反应迟缓。斯大林和莫斯科高层表面虽平静,但他们面临两难选择,对返回安理会的“邀请”和“期待”采取沉默和回避态度。
        直到6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向苏联通知了安理会27日的决议(即责成联合国向大韩民国提供可能需要的援助,以击退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莫斯科才正式做出反应,声明说:对战争负责的应该是南朝鲜当局,苏联政府将继续遵循不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则,而苏联政府无法参加联合国安理会,是因为美国拒绝中国出席,其结果使得安理会不可能做出具有合法效力的决定;莫斯科拒绝接受安理会27日的决议。而在此之前,莫斯科只能采取置身事外的立场,因为若返回安理会必将陷入两难选择不使用否决权就意味着对北朝鲜乃至社会主义阵营的背叛,使用否决权则等于承认在平壤的背后站着莫斯科,从而导致与美国和世界舆论的直接对立,而这都是斯大林不愿看到的。
        至于后来苏联返回安理会,是现实让莫斯科意识到:苏联的缺席并没对联合国成员国执行安理会决议产生任何影响,反而使自己无法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摘自《文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