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64 更新时间:2019-10-16

钱学森在大学讲坛上的风采

        钱学森有着三重身份:在研制火箭、导弹的第一线,钱学森是“总设计师”;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钱学森是研究员。然而,他又是教授,手持粉笔在三尺讲坛上授课。
        钱学森担任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在那里他用英语给学生上课。回到中国之后,他的主要工作是研制火箭、导弹,但是他也走上讲坛,用汉语给学生上课。钱学森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在1958年春天,力学研究所的“三巨头”——钱学森(所长)、郭永怀(副所长)、杨刚毅(党委书记)在北京万寿山开会,确定了力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是“上天、下海、入地”。在这次会议上,钱学森提出,必须办一个学校培育学生,建立一个“星际航行学院”,以培养“上天、下海、入地”的人才。他写了报告,上报到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主持院务会议讨论钱学森的报告,很多人以为,不光是火箭、航天方面的人才缺乏,方方面面的科技人才都缺乏,干脆办一个集综合性、前沿性、尖端性于一身的新型大学,这个大学就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郭沫若亲自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钱学森为力学系主任,华罗庚任数学系主任,郭永怀是化学物理系主任。借用北京玉泉路政治学院二部作为教室和校舍,只花了3个月,就办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学森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筹备委员会的10位委员之一,参与创办这所新的大学。他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系主任达20年之久。如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名校之一。追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立,钱学森功不可没。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当年的学生张瑜回忆说:“至今我还记得,钱学森先生在全系大会上宣布聘任教师的名单时那踌躇满志的神情。他高声地说:‘我把科学院的大炮都给你们调来了!’”
        钱学森调来了哪些“大炮”呢?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物理学家严济慈主讲“普通物理”,1957年与钱学森同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奖等奖的数学家吴文俊主讲“高等数学”,刚刚归国的留美博土蒋丽金主讲化学课,钱临照、卞荫贵、林同骥,郭永怀……还加上钱学森,亲自为学生们上课。这么多一流的科学家亲自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学生上课,真可谓是盛况空前。
        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主讲“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这两门课程他在美国大学里都讲过,驾轻就熟。
        接着,由于教学的需要,钱学森又开设了3门新课:在他刚刚就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之后,100多名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该院,钱学森主办导弹专业训练班,为他们开讲新课“导弹概论”;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钱学森开讲新课“水动力学“;1961年至1962年,钱学森为近代力学系58、59级学生主讲新课“火箭技术概论”(后定名为“星际航行概论”),听课人数达到400多人,每周1次,每次3小时。
        众所周知,开讲新课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相当于写一部新的学术专著。钱学森开设的“导弹概论”“水动力学”“星际航行概论”的讲义经过整理,后来都成为专著出版。
        “导弹概论”在当时是很新的一门课程。 钱学森为开设这门课程所写的手稿,被列为“秘密文件”。2006年11月,《导弹概论》一书由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影印了当年钱学森的手稿,并配以珍贵的图片。当年聆听过钱学森讲课的部分老同志的回忆被收进附录。全书共分四讲,内容通俗易懂,逻辑严密,既有公式推导,又有图表。
        上海交通大学何友声院士多次建议出版钱学森的“水动力学”讲义,他认为“从整体上看,钱先生的这份讲义至今仍然是学界水平最高的教材”。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钱学森著《水动力学讲义手稿》。
         在“火箭技术概论”讲课的基础上,钱学森先是写成《星际航行概论》一书,在196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火箭技术概论"手稿及讲义。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两册。
         钱学森在当时能够开设“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导弹概论”“水动力学”“星际航行概论”这五门课程,从整体上反映了钱学森高超的学术水平。尤其是“工程控制论”“导弹概论”和“星际航行概论”,在当时属于开创性的学科或者尖端科学技术。
        关于钱学森的讲课风格,听课的学生们后来回忆说:
        钱学森继承了恩师冯·卡门的经典德国学院派授课方式,上课只靠两根粉笔和四块黑板。口齿清楚、层次分明、板书漂亮,而且四块黑板、两根粉笔用完,下课铃即响。
        钱先生每周上一次课,一次四个学时,一个学期中除一次因去苏联访问而调课外,从没有缺席过。钱先生声音洪亮、板书非常规矩,由于学校配的扩音器带着导线不方便,他就对着大教室大声讲课,一节课下来嗓子都沙哑了。
钱学森还特别注意听课者的感受,在大的阶梯教室,他专门安排人检验自己的板书在最后一排是否能看得清,自己的声音在最后一排是否能听得清。
        钱学森先生讲授的“火箭技术概论"45学时,分13次讲究。大家众口一词地认为,钱先生讲课富有哲理、逻辑性强、概念清楚、关键公式的演绎都不用看讲稿、板书工整、语言规范。有时,课末留一段时间,给同学们讲做人道理,讲爱国精神,讲科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给大家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钱学森的考试也是别具一格。那时候学生也曾希望他透露一些考试范围,但是被告知,他采用开卷考试,笔记本、教科书、参考书、字典都可以带,只是不许互相交流。
        平时,钱先生上课都是和蔼可亲的,笑眯眯的,就有两次却板起面孔生气了,都是因为学生在考试卷子上捅了娄子。第一次,考试中有一问:“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有一位同学的答案是7.8米/秒。钱先生非常生气地说:“你的基本概念都不对!自行车都比你快!”他还说,这个问题现在如果不提的话,以后不光是流汗的问题了,要流血啊!
        他曾在黑板上写了“严谨、严肃、严格、严密”这八个大字,反复告诚大家:“做学问必须一丝不苟!
        据当年的学生米博恩回忆说:“有次上课,钱老师说如果你5道题做对了4道,按常理,该得80分,但如果你错了一个小数点,我就扣你20分。他常告诉我们,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
        钱学森作为“总设计师"是出色的,作为研究员是出色的,作为教授也是非常出色的。他的学识,他的容智,他的严格,他对年轻一代的热忱全都倾泻在三尺讲坛。(据《走进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