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09 更新时间:2019-10-18

饭 品

        人生在世,谁都要吃饭。简单地吃饱饭是比较容易的,但若是想把饭吃好,吃出情趣和境界,就需要一定的慧心和情怀了。饭虽是寻常之物,但是,饭也有品,也就是所谓饭品。古人对于吃饭就有十二品之说。
        清乾隆年间的江南文人徐震秋在《雅窗小语》中说,饭的十二品,指的是稻、炊、肴、蔬、脩、菹、羹、茗、时、器、地、侣。前面的几种很好理解,比如,“修”,古称“脯脩”,就是在肉中加人干姜、肉桂等大料腌制出干肉之类的肉食,用来佐餐;“菹”指的是腌……
        后边的几品,说的就是吃饭的境界了。比如说,吃饭所最重者,是时间。这就是“时”。如果吃饭不讲究时间,即使有珍膳当前,也因失其时而没有了意义。如果吃饭的时间得当,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吃得欣然,这就是所谓的吃饭得其时。清朝的文人笔记中说,思食而食,才是吃饭的最佳时间。
        吃饭讲究“器”,也就是器具。《雅窗小语》中说,吃饭的器具以瓷为宜,但是,要选用精洁的,不必太珍贵、太细巧。如果瓷质的吃饭器具太珍贵,又脆薄易于伤损,心反为其所役,会有心理负担。有了心理负担,吃饭就没有悠然闲适的情趣了。
        “地”,指的是吃饭之地也有讲究。冬天吃饭宜在温暖的屋子里,最好有红泥小火炉,还可以焚上香;春天吃饭宜在柳堂花榭之处;夏天吃饭宜于或临水,或依竹,或绿荫之下,或坐在片石之上;秋天吃饭宜于晴窗高阁之内。
        吃饭最好要有伴,这就是吃饭的“侣”。一个人独自吃饭太寂寞,太多的人在一起吃饭太喧嚣。但是,要和心意相投或比较亲近的人在一起吃饭才有情趣,若和话不投机的人一起吃饭,还不如独自吃饭。《雅窗小语》中说,吃饭之侣可以是妻子,可以是良友,三四人即可,不需要多,以免喧嚣而生烦闷。
        在古人眼中,吃饭,既离不了柴米油盐这些物质的东西,也可上升到精神的层面。今天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吃什么饭,而是在什么样的环境、气氛中,与什么样的人吃。心情决定了饭的品质,古今都一样。(摘自《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