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05 更新时间:2019-10-22

《边外红尘之红尘细雨》

◎李长三

自古“闲”者多寂寞

 

        如果挤在此处是为了节约空间,或许是我的真正用意;如果既节约了空间,又没有引起别人注意,或许更是别有一番用心。
        既然喜欢静,那就应该静得彻底一些。当然,忙碌有忙碌的好处,清静有清静的妙处,但有时候清静或许是寂寞的代名词。古人曰:“贤者”多寂寞,现在不如改成“闲者”多寂寞。这也许是巧合,也许“贤”本身就“闲”,要不何来寂寞呢!其实,我很少闲暇,偶尔的间歇竟会产生寂寞,知道这是暂时的情绪低谷,心像抽了丝,丝线愈长,痛楚愈深,丝丝线线,没有尽头。
        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期待着一个季节的来临,总是把所有祝福收入囊中,然后在麦香的微风里吹干,又在一次次无望中把微笑下咽,再沿着昏暗的灯光寻觅无法辨认的影子,最后找到的往往只有一个影子,那,便是自己的影子。
        久违的岁月如同一剂艰辛的毒草,即煎了心,又耗了神。晚风不停地吹着褪色的小城,当迟疑的车轮碾过喧嚣的马路时,心的千呼万唤总会使脉搏加快,只有看到暮霭染红的柳丝从眼前飘过时,跳动的心才会安静下来。然而,随着余霞的逐渐退却,却进入另一轮的百无聊赖。
        冬天依然漫长。持续的低温偏偏遭遇了意外的停暖,冷却的不仅仅是墙壁,还有充满期待的眼神,和曾经炽热的内心。
        当宿夜的寒气捕捉了残存的记忆,僵滞的手指会情不自禁地敲击褪色的键盘。文字就这么产生了,产生得一塌糊涂,表述得不知所云。
        和着洞箫婉转出最后一支阳关曲,青春也真的老去了,如果不是柳梢头悬挂的那轮明月,早已认不出当年的那个春了。于是,我再次把目光转向那幅没有收笔的画轴。画中主人公始终端着那杯失去温度的隔夜茶。我知道,隔夜茶是没有任何好滋味的,除了颜色加深了许多,它的用途只能用来漱口。我没有饮茶的习惯,但使用隔夜茶的次数不少,最初是因为画画时没有了赭石,便用隔夜茶取而代之,结果歪打正着,比起从画店里购买的国画颜料柔和的多,用它涂抹在水墨勾勒的宣纸上,竟然毫无火气。
        我曾为这次意外的发现而沾沾自喜,并把这种技法广泛传播,结果褒贬不一,效果各异。后来经研究发现,茶之为用应因纸因人而异。清心者得之,寡欲者亦得之,唯心浮气躁者而不可得也。
        当然,我并非说自己绝对的清新寡欲,我也常因未了之缘而内火攻心,致使口唇有灼伤之痛。以前曾用隔夜茶漱口疗治,不久即痊愈,而今之灼痛竟让隔夜茶疗效全无。
        这应该在情理当中,世界上就根本没有百病皆治的药品,何况一个小小的偏方呢!其实我知道是季节的缘故,也晓得病理和病源,也许在西苑的新绿开始萌芽时,正是心火消退之时。
        我盼望这一刻的到来。
        心火开始消退,但依然是没有困意的夜晚。一个人凭窗而望,我清楚地看到窗外寒风中瑟瑟抖动的叶子。就这么几片叶子了,已经枯黄得有些可怜,可怜得没有半点颜色。但它依然拼命地抓着脆弱的枝干,惟恐失落了就是永远的离别。
        而对于叶来说,脱离枝干还不是最大的伤痛,而最为痛苦的是它曾经相濡以沫的花朵竟在那个遥远的季节离它而去。从此,孤独的绿叶只能在阵阵的寒风中颤栗。
        枝,其实是叶的生命之源,花,才是叶的终生至爱。春意融融之时,花与叶曾经是怎样的如胶似漆。其实,花并没有远去,它就藏匿在枝干的根部,如果叶的千呼万唤终不能唤回时,叶也只能随花而去了。
        迟来的暖气终于驱走了最后一抹寒冷,但已进入深深的夜里。虽然思绪还在往深处蔓延,总还能隐约看到繁星的余光,只要有光亮闪过就意味着希望的存在。时光往复,日月轮回,无不是绝处逢生。
        我似乎还能闻到夜莺的啼声,那棵树就在不远的窗外,如果它是在呼唤黎明,那么黎明到来之际我将会看到一个崭新的自我。
                2011年冬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