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53 更新时间:2019-10-23

美国零售业曾惨烈搏杀

        8月27日,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超市开市客在中国大陆的首家门店正式开门迎客,因其价格低廉,部分展示商品甚至低于市场价30%-60%,引发抢购热潮。邻近路段陷入拥堵,停车三小时,结账二小时,因店内人流过于密集,开业仅半天就被迫停业。在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中国国内实体零售超市被电商打压得岌岌可危的当下,这家美国超市在华的火爆,着实令人吃惊。
近几年来,中国电商的迅猛发展,让国人享受相对廉价零售商品之余,也生出了一丝小小的傲慢,我们将电商视作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认为中国电商依靠互联网做到的物美价廉已经在全球令人难以企及。然而,好市多开业的火爆,却给国人结结实实上了一课:相比百年前就已经成为消费大国的老美,中国人至少在零售业上的差距还不小。
        如果翻开美国的零售业发展史,你会发现,美国的零售商们在一百五十年前就已经想到了跟今天的中国电商极其类似的点子:1884年,美国第一家主打向农民提供邮购业务的公司西尔斯开业。
        开办该公司的老板西尔斯原本是一个铁路货运的代理商,在日常业务中,他敏锐地发现了这样一个时代潮流:当时的美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铁路线的铺设,将全美纳入了统一的物流体系,然而当时占美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平日的主要购物方式还是去附近的杂货铺,这些杂货铺由于本小利薄,每件商品往往要加价一倍以上出售才能维持盈利。西尔斯在其中看到了商机,他创新性地发明了邮购业务,向农民免费发放商品购物目录,客户看中目录上的商品后,将订单寄给公司,公司发货,用户收到货后满意再付款。
        这种邮购方式因为节省了大量成本,能够将商品价格压得很低。西尔斯公司的业务在成熟后开始极速扩张:1900年西尔斯的营业额仅有110万美元左右,十年后就增长到了6000万美元,又过了十年,也就是1920年左右的时候,西尔斯的年营业额已经有2.5亿美元左右,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曾经在美国风行一时的杂货铺在同一时间段内关停了近90%。西尔斯公司趁机在全美到处开办大型购物中心,填补“实体店”的空缺,形成了线上线下通吃的态势,打造了一个看似不可动摇的零售业帝国。
        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又遭遇了更先进的“折扣商城”的挑战,沃尔玛、塔吉特、凯马特等新兴公司看准了当时美国汽车急速普及化的趋势,在土地廉价的城郊建立集装箱型大卖场。
        由于更加先进的物流管理和运营理念,这些新兴的公司竟能做到比邮购更大的折扣。刚好同时期美国经济开始走向衰退,“滞胀”终结了二战后长达20多年的经济繁荣,老百姓最渴求的就是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够用”的商品。于是,沃尔玛等企业仅用了几个回合就将貌似不可一世的西尔斯拉下了马,势力膨胀后的折扣商城甚至开始控制一些消费品的整条产业链,以便将商品成本压到最低,防止比他们更加新兴的零售业企业挑战自己的成功之路。
        然而,折扣商城千算万算,还是没算到自己的时代仅仅维持了二十几年就遭遇了新的克星: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好市多为代表的会员制超市开始在美国兴起,这种商场与折扣商场最大的区别是只对会员开放,而要成为其会员一般需要交纳50-100美元的年费。而美国消费者之所以愿掏这笔钱,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就是美国中产阶级开始涌现,他们的消费诉求从一味地关注价格,慢慢向质量与价格并重转变,这类人更在意自己的时间成本,要的是严选而非海选,于是选一家信得过的超市成为其会员成为多数美国人的选择,一味追求廉价的折扣商场又被挤下台了。(摘自《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