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43 更新时间:2019-11-12

《边外红尘之梦笔闲谈》

◎李长三

 

 

画 忧

        很早以前就对绘画产生过深深的忧虑,只是迟迟没有动笔,好在年逾耄耋的吴冠中先生连续炮轰当今画坛和美术机构,所以,我也不便凑这热闹。
        我是个不喜欢跟风的人,尽管吴先生的过激言行也让我产生快意,却始终保持沉默,原因不仅仅怕遭人攻击,而是实在没兴趣过问孰是孰非,人世间的是非本来就已混淆了界限,何止书画界这一个领域!随着吴老的驾鹤西去,那些不同的声音逐渐沉寂,我还是忍不住要对画界写点什么。
        在提笔时也伴随诸多纠结,这种纠结大概因这次要拿自己领域开刀,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规矩,似乎保持沉默会更显成熟,可有时也会担心,规矩一旦成为束缚语言和灵魂的枷锁,有了病也就难以归科就医了。与其看着腐败的病变侵害更多的健康细胞,倒不如亮出这些恼人的疾病让大家来会会诊,即使无药可医,起码也能引以为戒。
        估计吴老也是一位看清了这些病症的老人,所以他忍不住写下《笔墨等于零》。吴老不以国画见长,对中国画的理解确实存在偏颇,所以他看不懂齐白石,看不懂黄宾虹,可他的西画审美和文学修养照样可以画出感人的作品来。这一点他证明了不入规矩者也未必不能成方圆。我一直认为,吴老除了艺术成就外,更难能可贵的是身居高位却未失去良知,年逾九旬尚能保持真心。正是这份真诚和责任,才会直言不讳地揭露和抨击画界的丑恶。吴老用了很多过激的言辞,除了“笔墨等于零”,还大声呼吁“撤销美协和画院”,称他们是“一群不下蛋的鸡”,此言一出,画界讨伐声和责骂声此起彼伏,致使老当益壮的吴老也受了点“内伤”,这也正好应了那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古训,毕竟他的言论触及到人家痛处,人家有所反击也算是正当防卫。客观的讲,吴老之言属苦口良药,逆于耳却利于病,因此很多人拍手称快,沉寂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说了公道话,毕竟说真话的是位重量级的大人物。
        吴老看不惯美术机构的官员们吃着国家俸禄占据着要害位置却搞不出像样的作品,还打压封杀的许多优秀画家,他把某些权钱交易比作“娼妓”行为,可谓一针见血。他作为“没有大师年代唯一大师”,头上的光环让他风光无限,站在众星捧月的位置他或许看不到表面繁荣的绘画艺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其实,中国书画最大的危机是商业运作,是无处不在的江湖欺诈,是不负责任的媒体,并不是美协。美协虽有吴老言及的诸多问题,起码他还有个不低的门槛,想进入这个大门要具备一定水平才能跨过这个门槛,但商业运作和江湖骗子却没有任何门槛,有个厚的脸皮就够了。
        荒芜之地多杂草,无束之群生乱象。这种乱象才是书画领域的罪魁祸首,它让人分不清美丑,分不清真假,分不出高低,它污染了本该美好的艺术环境,致使画家地位不断滑坡,并且大大拉低了人们的审美。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群体里聚集了太多的投机者,他们觉得有利所图,有钱可赚,关注的也不是艺术本身,只关注能不能赚到钱,本来属于商业范畴的营销理念快速移植在书画圈,那些假的包装机构,争相为画家制造假头衔,假身份,假证件等,画家本人也创造性地自封了某某主席、院长或各种名目的大师,并通过多渠道大肆宣传和推广。面对这种乱象,连黄永玉老先生都忍不住骂道:“画家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必须承认,某些“大师”是有着出色的公关能力和营销本领的,如果专心经商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商人,可他们偏偏瞄准了书画圈,大概是发现了这个只有少数人才能看懂的书画艺术,比较容易立足,反正大家看不懂,每个人的审美观和色彩观差异又很大,画得像,名之写实,画得不像,名之写意,如果胡乱涂鸦,则名之为抽象,若能再冠以所谓的儒、道、释那就更“深不可测”了。这哪里是画坛,分明是神坛。也只有在这个领域,才能孕育出这么多巫婆神汉来。
        这也不能全归罪于这些所谓的画家,只能怪大环境造就的包装群体已经把画家推向一种非艺术竞争的领域,他们自始至终就是以一种商品的意识左右着艺术方向,这让很多货真价实的画家十分难堪,因为他们大都不擅长市场运作。
        于是有人怀念起没有喧嚣的古代。那时没有汽车,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收音机,人们走进家中首先看到的是墙壁上的字画,如果字画的水平够高,也会给主人带来别样的启发和享受。在那个没有其它娱乐形式的时代,是绘画的黄金时代。即便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仍然可以静下心来欣赏画作,所以会出现李可染、陆俨少这样的大师。这两位大师也随着多媒体泛娱乐的普及成为最后划时代的人物,此后,便很难有大师出现了。
        本来还有一些具备大师潜质的画家让人期待,他们是在大师的庇荫下成长起来的,无论技法还是眼界都提前达到了一定高度,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并没有跃上那步关键的台阶,相反出现一定程度的退步。这不得不让人叹息这个时代造就的艺术家经不起市场的考验,经不起别墅豪宅的诱惑。攀比是要付出代价的,艺术家付出的代价就是作品的“市气”和“浊气”。
        古论说:“宁有犀气 ,毋有滞气 ;宁有霸气 ,毋有市气”。有了“市气”就会坠入“俗气”,有了“浊气”就会失去“清气”。带有了这两种缺陷的画家不能成为大师也就自然而然了。难怪那些盘踞重要职位的名画家还比不上身居偏远地区的黄秋园、陈子庄呢,这几位生前穷困潦倒并处处被排挤的画家在死后均被追认为大师。
        这不免让人唏嘘,难道时间才是最好的良药吗?那样好画家岂不都成了身后名!其实造成这种乱象的病原已经找到,也有很多文章口诛笔伐了,只是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们都在期待一种力量,就像治理我们的环境污染一样,清除艺术阴霾,还国人一片纯净的艺术空间。2011年10月(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