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88 更新时间:2019-11-20

三十年前日本恩赦千万人引争议

        10月22日,日本德仁天皇举行即位大礼,正式登基成为新天皇。伴随着一系列仪式和典礼的,还有一道“恩赦令”,55万人因此得以减免处罚。日本社会对此争议不断,不少网民表示,“都现代社会了,还搞什么大赦天下。”不过相比30年前明仁天皇即位前后的恩赦,如今这一切算是“小巫见大巫”。
        根据日本学者的考证,日本的恩赦至迟在公元八世纪的奈良时代即已出现。1889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颁布了其历史上首部宪法,即《大日本帝国宪法》。其中规定,只有天皇有下达恩赦令的权力。从此时起至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根据这部宪法,日本一共实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恩赦和数十次小规模恩赦。
        1945年日本战败后,《大日本帝国宪法》随之被废除。当年10月,日本政府对战前和战中被关押的一些犯人实施了战后首次恩赦。1946年11月,新的日本宪法颁布,规定恩赦的实施由内阁决定,再经天皇确认。自1946年11月至今,日本又一共实行了14次恩赦。这些恩赦涉及人数超过4500万,但引起的争议颇多。例如1952年日本实行的恩赦释放了5000多名囚犯。但随后有法务省相关人士透露:“这些人出狱之后由于找不到工作,又居无定所,不少人又在出狱一年后因为犯罪而再一一次被判入狱。”与一般人想象中的“大赦天下”不同,日本的恩赦不是简单地对所有犯罪都一视同仁地减刑或释放,它包括大救、特救、减刑、免刑、复权五大类。其中最有日本特色的赦免方式是复权,指的是恢复因违法而被剥夺的某些权利或资格。在日本战后的几次较大规模恩赦中,复权是被使用最多的恩赦类型。例如1989年昭和天皇去世时实施的特大恩赦涉及1000多万人,实际上真正因犯罪而被大教和特赦的只有不到3万人,其余的大都是复权。
        由于涉及的人数太多,1989年的这次恩赦还在日本社会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当时有超过1.5万名因为违反公职选举法而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活动人员,由于这次的复权而恢复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对次年的参议院议员选举造成冲击。因此当时日本《朝日新闻》批评此次恩赦根本是对违反公职选举法的人员进行的“救济”,不过是在满足自民党的要求而已。
        如此大规模的“恩赦”,想趁机钻空子的人也不在少数。1984年“夕张保险金杀人事件”的主犯日高安政、日高信子夫妻就是典型例子。当时这对夫妻为骗取保险金,指使一名手下在自家公司的工人宿舍里放火并伪装成意外失火,导致包括两名儿童、一名消防员在内的六人死亡,骗取了高达一亿多日元的保险金后因两人未兑现承诺给手下的分红,被手下告发,锒铛人狱。1987年,札幌地方法院判处日高夫妻死刑。这对夫妻随即上诉,但过了不久,他们却又令人意外地撤回了上诉请求。
        原来,这对夫妻在狱中得到消息,昭和天皇已经病重,按日本的传统,天皇去世时会实施“大赦”,这样他们就有可能借大赦来获得减刑,如此一来自然没有必要上诉了。但他们打错了算盘。1989年2月8日颁布的恩赦实施标准中,恩赦适用范围并不包括被判处死刑的犯人。1996年,眼看赦免无望的这对夫妻竟然又向札幌高等法院和日本最高法院提起申诉,以“对恩赦理解有误”为由,希望获得上诉权,但被驳回。1997年8月1日,日高夫妇在札幌刑务所内被先后执行死刑。这是战后日本首次处死一对夫妇。
        1990年,明仁天皇正式即位,再次实施恩赦,涉及250万人,其中获得特赦、减刑、免刑的不过区区300多人,其余全部都是复权。在这次复权中,又有约5000名因违反公职选举法被剥夺权利的人员恢复了自己的权利。由此也再次引来了《朝日新闻》《日经新闻》等日本媒体对“政治恩赦”的抨击。正是因为考虑到之前大规模恩赦引发的社会争议,日本政府对新天皇登基的“恩赦令”相当谨慎,涉及的人数也大幅削减。即便如此,民调显示日本民众支持恩赦的比例为24.8%,而不支持的高达60.2%。虽然此次恩赦对象限定在“轻微犯罪”,但很多民众依然认为“惩罚罪犯理所当然,赦免他们很莫名其妙。”(摘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