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77 更新时间:2020-04-03

“杀老鼠的赏他长生不老”

 

        随着疫情持续,一些宣传标语被张贴在大江南北的村庄和社区人口,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那么,民国时期是怎样通过标语来宣传抗疫的呢?
        1920年,湖南长沙出现霍乱传染的事件,为了民众传播清洁卫生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当局沿街张贴标语挨家发放传单。他们标语和传单上的文字都很浅白,很通俗,很接地气:“没烧开的水不要喝“要勤快洗澡”“不要吃生冷水果”“杀老鼠的赏他长生不老”“我们不杀苍蝇,苍蝇就不杀我们”“入厕所,撒石灰,虎疫转头向外飞”。标语里的“虎疫”就是霍乱,因为霍乱的英文单词是cholr,民国时音译为“虎列拉”,简称虎疫。这些标语简便朴实,人人都听得懂,却没有杀气腾腾,所以更有可能被民众接受。
        1934年,武汉三镇召开防疫大会,倡导“清洁运动”,当时张贴的标语如下:“文明看戏,自带手巾最放心”“手巾莫公用,公用不干净”“勤沐浴,勤晒衣,时疫就会远离”“我们不做东亚病夫”“年底消灭臭沟臭渠”。同样的,这些标语也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
        抗战时期,昆明成为大后方,江浙难民大量涌入,一时间人满为患,传染瘟疫的风险大增。1940年,昆明市卫生局开展防疫宣传,印制标语十几种:“病从口入,吃生冷的饮食最易发生传染病”“预防霍乱的有效方法,就是快打预防针”“粪便要用干石灰掩盖,以免病菌蔓延”“苍蝇是传播霍乱疾病的媒介”……
        1943年8月,桂林卫生局宣传抗疫,标语如下:“赶快去打预防针!”“不要吃冷水!”“不要相信市面符水丸药!”“隔离霍乱病人!”你瞧,它们既不对仗,也不押韵,完全没什么文采,更加谈不上“硬核”,但是一样能将防疫要点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重要的是,它们不会让人反感。
        1946年,广东某县刊登在媒体上的抗疫口号:“健康是人生的至宝,清洁是防病的药物”“注意卫生才是好国民”“水不洁不饮,物不洁不食”“垃圾要清洁,沟渠要畅通”“欲免霍乱、伤寒、痢疾,快打预防针”“注意卫生,勿随地吐痰,抛弃污物”。
        民国时代的标语一点儿也不温馨,一点儿也不煽情,但是我们得能想到,它们是讲给绝大多数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旧社会民众听的,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赢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