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新貌美善真
◎李 兵
从1963年来到济阳这座小城已经59年整。那时经济落后,古老的县城也显得没多大灵气。日晒雨淋是头上的天、凸凹不平是脚下的地,尘土飞扬或泥泞是回家的路,低矮土屋是百姓的房……。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济阳人不离不弃,长着志气穷则思变,为她加油、流血流汗、治穷致富。这是何为?回答是因为崇尚善美,向往诚信,追求和谐而爱这座城爱的深沉。
平凡,是百姓美好的心理世界,也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底色。一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道出了百姓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自古以来,济阳人看重的不仅是城市的繁华,也不是物欲的诱惑,而是身在圣贤地乐在善美中的朴实民风,厚德世情,图个安则静静则安的安居乐业。这样的善与美,反映在点点滴滴的的大事小情中: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当年,若干户住在一个大杂院,每天都上演着平民生活的精彩与温馨,充满浓浓的亲情。谁家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有人登门提亲。如有婚丧嫁娶之事,帮忙的人大都不请自到。如果你出门在外,来了亲戚朋友,邻居就为你接待。你要是有个病有个灾的,周围的乡亲都争先恐后为你请医问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关有个大集,遇到买地瓜、萝卜之类的重物,卖主会热情的给你送上门,买主也会让人家洗把脸、唱杯热水(茶)。出门上街,既使遇到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常常是热情的问声好,打个招呼……所有这些,看来是小事,但与那些对门视户数年不来往的现实有着天壤之别。就这样,常此以往,人生境界真善美的理念深深地融入到了每个济阳人的心灵里,它以一种无形的情感交汇一起,相互沟通达到彼此间的默契。
有一次,与一位在外地大城市工作的朋友相逢,我骄傲的向他说,生活在济阳,能享受到许多在大城市得不到的东西。济阳的区域优势明显,省会济南市近在咫尺,57万人口,百万耕地,是黄河以北华北大平原的起点。在这里,你与水从天上来的母亲河相依相伴无需远眺,就能看到它的容颜,听到它扣人心弦的陈陈涛声。你极目远望,无边的原野,广袤的农田、色彩斑烂的七彩锦绣,一起伸向远方,纵然你睁大眼睛也望不到尽头,使你吸到充足的新鲜空气,还会把你的心胸上百上千的扩展开来。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你会亲临“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的真实,你会亲身体验到“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华酒,冬吟白雪诗”的文人情怀。你会增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若干见识,还会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收获。在这里,除夏天你能听到大自然赋予的蛙声,蝉声外,一年四季能近林闻噪鸟,这舍望炊烟的乡间景致。我还告诉他,在济阳五谷杂粮经常吃、地瓜萝卜断不了,玉米棒子花生枣吃应时,瓜果梨桃吃鲜的。要说最开心的时候,不属每年的春节、元霄节,还有农产品交易会,晚间的地摊山市。每当此时,你可以在这热闹的海洋里漫游,那五花八门的叫卖声,伴着各种各样的小吃或民间街头引着你所有的感官、简单、朴实的温暖,充满了洗却铅华后的坦然,使你忘却世事的纷扰,似置身于歌舞升平之中,此时,你会深深的感悟到你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安逸,多么的快活。像济阳的这样纯真唯美的本色,便是值得人们无限爱恋的原因。
纵观济阳的古往今来,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方特色鲜明、它不光物阜谷丰,还人杰地灵。自古至今,济阳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圣贤的基因。2500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在曲堤闻韶书院讲授儒家学说:“尽美矣,又尽善矣!”还有各士蒿庵“精通三礼”之贤良,传承了孔孟之道的精神文明,培育了济阳人忠厚仁义、尽善尽美的风貌,且声名尤著,影响至深,他们那不朽的诗作歌赋华章,被历代传唱,为济阳增添了无限的秀色春光,也使济阳这片沃土名人辈出,英贤不绝,历史文化精彩夺目。真正的济阳人,做事从来不出格,从小就学做社会的可信人。济阳的耕读文化、济水文化、陇出文化历史悠久,也是聚焦善美济阳的文明积淀。如刘台出土的早期西周罕见的文物,一经问世,就引起全国震憾。沉睡了四千多年的黑陶文化,改革开放后,在济阳人的手上又重新获得新生。它采用高温室烟碳的办法烧制,黑色乌亮,胎薄而实地坚硬,可谓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敲击铮铮有声。中外学者、古文物收藏家特别钟爱。除国内畅销外,还远销美国、意大利、日本、法国及港澳地区,为济阳、为济南、为山东获得了荣誉,增添了光采。从唐代就有的清宁书院也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见光芒。所有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彰显出济阳悠久的历史,也证明济阳是我中华人民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另外,像传承下来的鼓子秧歌、垛石驴肉,曲堤羊肉等美食文化,也都名声在外,更不用说如今的仁风富硒西瓜、曲堤黄瓜、垛石的柿子、崔寨的香瓜等等,都是书写济阳大美的浓墨重彩。
济阳的地理位置独特,滔滔黄河从它身边流过,它那赏尽风雨、坦坦荡荡,昂首挺拔的气质,也一直改变着济阳人自强不息的秉性。朴实无华、刚正不阿、豪爽大气成为济阳人独有的特质,她在党的阳光下,不怕流血流汗,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硬是把一个落后的济阳变成了一个富而美的济阳,说明她具有不一般的魅力。文化大革命中,一些最普通的兄弟姐妹,挺身而出,用各种方式保护老干部和无辜受迫害的群众。他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非分明,主持正义,不怕连累自己,表现了济阳人光明磊落、爱憎分明的正气和豪气。
值得济阳人自豪的是,在革命的战争年代,为革命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奉献。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次战斗中,济阳人参军、支前,处处走在前面,为革命付出了巨大代价,涌现出了成百上千的英雄模范人物,做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是济阳各个时期的先进代表。没有他们的牺牲和流血流汗,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1963年刚来济阳时,烈士墓就在县广播站西邻,常年安息在地下,与济阳人民在一个小县城里与热土共眠、与松柏长谈。在有花的季节,经常看到路过此地的人们会停下脚步来采一朵最美的鲜花送到墓前,表示自己对烈士们的缅怀和敬重。如今的光荣榜上,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自强自立、特别是奔赴前线、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那些白衣天使等方面的模范典型。都是新时代善美的楷模。当然还有好多的人,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低调做人,从不张扬,也从来没有在聚光灯下闪现过,但他们同样是最美的面容。济阳,这个镶钳在黄河岸边的明珠,也不曾显山露水的自我标榜过、宣扬过,它一直私藏着自己的梦,待改革开放40年后,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它像醒来的猛狮一举崛起,腾飞起来,空前的发达起来,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竟令人刮目相看,它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持续发力显得格外不同凡响,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95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6.17亿元,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城乡面貌也得到大幅提升,一些大企业商家过去请都请不来,现在主动到济阳来抢地盘,这其中的奥秘,就是看中了济阳的大善和大美。如今,济阳区天蓝水清环境美,城建、乡村振兴、民生一齐发力,让济阳这个古城展新貌的城市处处安康、点点吉祥,更宜居,人民更幸福,实现了济南北部新区建设的新突破。好些在外工作的朋友,两年未回来探视,就像南去过冬的燕子再回来竟迷了路,一时间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他们这样描绘现在济阳城的芳容:“四面社区三面楼,商贾云集车如流,犹如丹青一幅画,一天到晚看不够。”真是的,繁花似锦,多美的城,看一下就叫人心醉,就像是哪一位降临人间的仙女点染了济阳大地的壮丽画卷,让这座曾经不起眼的古城迸发出这样的生命力,让她变得如此丰满、厚重而美丽……
谁能知道,在这一切一切的深处,济阳人曾经有过多少期盼?有过多少希望和梦想?又有谁能知道,在这深处,济阳人对大善大美的追求是多么的钟怀情?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他们对善与美全心全意、不打折扣、一丝不苟,用善美的心灵一点一点的装扮自己的生命,装扮自己的精神家园。济阳人心里明白,无论是精明者,还是愚笨者,无论你是富有者、贫穷者还是高贵者、低贱者、长寿者还是短命者,只有坚守善与美的心灵家园,充满人间大善大美的灵魂,才能创造出大善大美的奇迹,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歌者、主宰命运的歌者。作者系济阳区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