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46 更新时间:2020-06-29

五月五,母亲的端午(组诗)

◎司文华

        题记:粒粒糯米香,饱含棕叶情。香甜绵入口,母爱暖我胸。
                                                                        ——《粽叶浓情》
        一、母亲的端午
记忆中的母亲,被愚昧包裹的小脚儿
总是步履蹒跚  颤颤巍巍的
跋涉了一个世纪的艰难


家织布的长衫儿
还有自制的方形枕头
使母亲的形象,变得像一个古董
  

让我们这些孩子
区分不出,大汉民族和满清的区别
每每怀疑  她的家族似乎和宫廷有关


当年端午节,母亲买回许多草
熬一锅水,叫我沐浴
说能清热解毒,洗去晦气
希望儿子象草一样青翠


母亲还把菖蒲艾蒿  挂在大门左右
护卫一家人健康  阻止病魔入侵


千年不变的风俗  凝聚圣洁的灵魂
每年端午节这天 溶化在一个民族的血液里
母亲的端午节是庄重的
常常将浸泡了三天的糯米
和一个小板凳儿放在地的中间
  

母亲倚在静静地黄昏里
用慢吞吞的时光
在端午节的头一天的晚上
将粽香和糯米的香甜
拥裹在  一家人的睡梦里


母亲的端午节又是虔诚的
用艾蒿水洗脸儿和将艾叶别在头发上
似乎成了母亲端午节的习惯
  

然后,赶在的天亮之前
用五彩线捆住了孩子们手脚
据说有祈祷和辟邪的意思
我们这些孩子哪懂得那么许多
经常在装睡的调皮中  享受母亲,给予的祝福
守候母亲  拍我们小屁股儿的乐趣
  

——“端午了,端午了,懒虫们快起床了啊”
浓重的海蛎子味
一直让我分不出是端午还是“耽误”
直到上学,直到长大


多少年后,母亲走了
妻子做了母亲  她传承端午节风俗
用这些神奇的草,温馨家庭


如今,我和老伴儿
也成了晚辈们嘴里的“爷爷奶奶”
真的不知道  是年轮衰老了时光
还是时光衰老了年轮


只是母亲已经成了记忆
像一个年代的符号 静卧在我的村庄
一个盛产苹果、柿子 和大樱桃的田野上……
        二、又是一年五月五
又是一年五月五  双脚扑腾在回家的路
徒骇河水低下头  挂满对千年逝者的在乎


粽叶在她手里飞舞  层层包裹洁白晶莹珍珠
仿佛是粒粒模糊眼泪  迎向汨罗江畔


粽叶在飞舞  红鲤开始畅游
百舸奋流争渡 浮现在水中  是条条相思树


就是在祖辈们都过的五月五
托举粽叶这千秋之笔
摊开离骚九歌篇幅  青云祭奠,米粽飘香
世代传颂伟岸身躯  和哀郁楚服
艾叶依旧高悬  雄酒惟壮行
窗外  一条蔷薇花路  漫漫伸向尽远
        三、五月,在粽香中翩然离去
谁都会离开的  或许你只是有些略早
就像几只小蜜蜂儿 
在和你的亲吻中  带走的芬芳
  

给甜蜜的往事  留下了  许多密码
需要心的解读  
爱  就是一缕缕阳光
惊艳了  些许平淡的日子
  

缠绵  每每被风提起
在远去的时光中  我对母亲的回忆
就是在  品尝一杯槐花蜜
  

粽香和母爱  被五彩线紧紧缠绕
嗜好美味  虽然不知其来历
小的时候  就是喜欢吃母亲包的粽子
更也不知道屈原的故事
为了能多吃一个煮熟粽子
经常在母亲不留意的时候  把手伸进了锅里
  

逃离 会像一个能飞檐走壁的小猴子
在学校的课间  偷偷的比划着谁的粽子大小


不知从什么时间起,我的童年
被一阵风儿吹走了
现在的我  在端午节日  剥着一个个粽子
就像  翻阅伟大诗人的传记
嚼咬着  品味着  屈原诗歌的风韵内涵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间起,忽然就老了
喜欢回忆  喜欢恋恋不舍  喜欢家乡
在民俗中洋溢的风情


总想采撷几串槐树花  还有一把艾蒿
挂在五月 华丽转身的巷口
守候  她的下一次归来
……
作者单位: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