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36 更新时间:2020-07-03

周恩来和冯玉祥的密切交往

        冯玉祥,字焕章,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冯玉祥在南京第一次和周恩来见面。周恩来对冯玉祥主张全民抗战的立场十分赞赏,冯玉祥对周恩来则极为佩服,对身边的人感叹道:“共产党真是有人才啊!”从这以后,两人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

“我身边有几个共产党员?

        1937年冬,上海和南京先后沦陷,冯玉祥撤到武汉,住在千家街福音堂里。此时他被撤销了国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只保留了一些虚衔。当时周恩来住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与冯玉祥是近邻,两人的接触愈发紧密。
        1938年春,在周恩来指示下,邓颖超和李涛、凯丰等人多次到福音堂为冯玉祥的随从和手枪营官兵上课。冯玉祥身边工作人员的思想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先后去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学习的就有30余人。
        国府迁都重庆后,冯玉祥常派部下接周恩来到自己位于上清寺康庄的住所会晤。周恩来为他分析革命形势,鼓励他坚持进步。有时赶上饭点,冯玉祥便留周恩来吃饭,边吃边聊。遇到有重大事情,周恩来会及时与冯玉祥商量。在长期真诚的交往中,冯玉祥更加敬佩和信赖周恩来。
        在重庆,社会上风传冯玉祥身边有共产党员,会对他有影响云云。冯玉祥直截了当地问周恩来:“我身边有几个共产党员?”这个问题不好答,如实相告就会暴露党的机密,拒绝回答又可能伤害冯玉祥的自尊心。周恩来稍微想了一下,巧妙地回答:“像这样具体的事情,我得回去查一查,才能搞清楚。”
        几天后,周恩来派人送来一张纸条,上面列了3个人的名字,并且表示:“如不方便,也可以调走。”冯玉祥当即表示:“不必了,心中有数,今后办事就更方便了。”

营救胡志明

        彼时尽管国共合作抗战,但国民党仍残酷迫害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甚至连在广西工作的越南革命运动领导人胡志明也遭到逮捕。周恩来请冯玉祥设法营救胡志明,冯玉祥一口应允。
        冯玉祥专门去找蒋介石质问:“第一,胡是否是共产党姑且不论,即使是,也是越南共产党,我们有必要和有权逮捕外国共产党人吗?第二,越南是支持我们抗战的,胡志明应该是朋友,怎么成了罪人?第三,假使把赞同我们抗战的外国友人称罪人,那么,我们的抗战就是假的了,就会失掉国际间的一切同情……”
        蒋介石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说马上叫人调查。不久,胡志明就获释了。
        应周恩来的要求,冯玉祥先后营救了不少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出狱,如:张申府、楼适夷、沈钧儒等。

“知我者周先生也”

        为进步和知名人士祝寿,是中共统战工作的一种好方式。1941 年11月冯玉祥六十大寿(虚岁),重庆《新华日报》特辟出专版祝贺,刊登了各方面的祝电、贺词和寿文。当时,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等都从延安发来贺电,周恩来也撰写了《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的专文,以示庆贺。
        周恩来的贺词中,对冯玉祥的经历、志向抱负性格写得十分透彻,冯玉祥不止一次感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周先生也。”并感慨道:“自从接触了共产党人,认识了周恩来先生之后,我心里才开始亮堂起来。我算是认准了,中国的希望,就在周先生他们身上啊!”
        重庆上清寺“特园”是民盟元老鲜特生的公馆,冯玉祥的住所康庄也属特园的一部分。周恩来经常到这里活动,引导团结各党派和抗日爱国的民主人士,揭露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劣行。特园经常是高朋满座,谈笑风生,后来大家便把特园称为“民主之家”,冯玉祥还专门为特园题写了“民主之家”的门匾。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因不满国民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遭到蒋介石的嫉恨和排斥,被迫赴美“考察水利”。冯玉祥出国前住在上海,1946年8月,周恩来和邓颖超不避危险,亲自登门看望冯玉祥夫妇。
        1948年7月,冯玉祥响应中共“五一”号召,冲破国民党特务的重重阻挠,终于在纽约登上了苏联轮船“胜利号”回国。不幸的是该客轮在黑海失火,冯玉祥遇难。在周恩来的关心下,冯玉祥的骨灰最终被安葬在山东泰山。(摘自《党史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