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12 更新时间:2020-08-18

我的家乡

◎王培培

        我生长在济阳,成人后又工作在济阳,是个地地道道的济阳人,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所熟悉的,它的一砖一瓦都烙印在我的心上。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生活,是一部老旧的电影,各种国营企业像雨后的春笋一样,扎根在济阳的土地上,每天听到的最熟悉的声音,就是各种工厂机器运作的响声。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就是上下班的,身穿工作服的叔叔、阿姨,要知道,当年他们的年纪,如我现在一般。他们把青春献给了济阳的建设事业,严格听从指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任务,从不叫一声累,喊一声苦。
        我的家是济阳县第二油棉厂,是典型的工人家庭,父母忙碌的穿梭于车间与家之间。厂子很大,可以分三个家属院,一个办公区,两个大厂房和三个仓库。厂里还有三个大垛底,可以存放很多的棉花。我们的棉花用来制成棉包,厂里有一片摆放整齐的石垫子,工人们将打好的棉包,一个个整齐的摆放在石垫子上。一个棉包大约有三百斤左右,一般都是年轻的小伙子用高过人头的拉货车,一次运三个包。摆放好的棉包用又厚又大的帆布盖着,高高的像小山一样。
        还记得,夏末秋初的一天,垛底上收满了棉花,雪白的棉花用帆布盖着,我爬上软软厚厚的棉垛,仰身躺了下去,一股股暖阳竟然晒的我酣睡过去,渐渐进入梦乡的我,飞上了天空,与软绵绵的白云相遇,我撕一块放入嘴里,竟如糖般,甘甜无比,我们的幸福生活,正如这梦,甜甜蜜蜜,蒸蒸日上。
        那时,供销社是很好的去处,不忙时,母亲会带我去采购,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吸引着人们前来,而对于我来说,最高兴的是能看到柜台里面漂亮的阿姨,她们干净利落,穿戴整洁,看到我时,脸上展满了笑容。
        九七年是香港回归的日子,也是我刚上初一的一年,第一堂课,班主任就讲了香港回归的事情,我们很兴奋,祖国的统一,牵动了每一位少年的心。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他上课风格幽默风趣,会讲很多动人的历史故事,特别是关于毛主席的红色经典,在他的课堂上,没有一位同学掉队,在他的影响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们,在我们年幼的心里,种下了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我亲爱的老师们,是那样的风华正茂,他们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都献给了济阳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的浇灌着每一位学生,在老师们的呵护下,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二零零零年,我上了高中,高中的学习生活,忙碌而充实,雄厚的师资力量,使我们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再次感谢家乡的老师,感念他们细心的教导,是他们给了我奋进的力量,让我进入更高的学府学习。四年的在外学习生涯结束,我又重新回到家乡, 家乡的日新月异,让人心里充满了希望,高高的楼房拔地而起,人们搬进了干净明亮的居室。各种国营企业已被多种多样的私营企业代替,人们依然忙碌着自己的事情。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我们新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起来了。在植物园的基础上,我们有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场,我们的澄波湖风景区,微波荡漾,花香四溢,姿态各异的石桥,有三十一座,大面积的植被覆盖,有专人打理,澄波湖是为老百姓开放的,是济阳人最喜欢去的休闲的地方。
像每一位济阳人一样,我爱着我的家乡,愿用自己的努力,与所有年轻的济阳人一样,继续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相信我们的家乡会越来越好,济阳人的生活会越来越美。
                          作者单位:孙耿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