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17 更新时间:2020-09-15

古韵新声 善美济阳

◎邱 玲

        济阳是一个响亮又有着古老历史渊源的地方名称。追根溯源,济阳二字,无论是“济”还是“阳”都含有深意,富有古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李大钊语)

追根溯源

        先说“济”。“济”的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四渎是指我国古代四条独流入海的四条大河,即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水,淮河的古称)、济(济水)。古人把有独立源头,并能入海的河流称为“渎”,尊称为水神,并建有庙宇祭祀。济水作为四渎之一的北渎,《尚书·禹贡》、《尔雅》《水经注》、《诗经》等典籍中,都有记载;春秋时期,济水的祭祀规格是和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并列的。秦始皇称帝后,在泰山大办封禅活动,重新颁布天下名山大川的序次和祭祀的规格,济水名列四渎之首。之后,北魏文帝、唐太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清乾隆都曾为济渎写祭文,下诏书,褒扬济水之德,祈求水神护佑国家平安。祭祀四渎的水神庙中,迄今为止,济渎的建筑规模最大,号称天下第一水神庙。由此看来,济水的地位多么煊赫!
        济水在古代享有崇高无尚的地位,还体现在济水源头(王屋山)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黄帝与蚩尤曾在河北作战,因蚩尤能十里吐雾,黄帝被打败,退到济水发源地太乙池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山上。黄帝“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帝遂敕王母降于天坛”“王母乃召东海青童君,召九天玄女,授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杀蚩尤于冀,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杜光庭撰《天坛王屋山圣迹叙》)。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黄帝都到天坛上设坛祭天,故名曰天坛山。以后,历代皇帝每年也都去天坛山设坛祭天。直到明清,都城北迁,北京建起了祭天的天坛为止。如今,古济水历经数千年沧桑,不见昔日辉煌。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夺济水故道入海,济水就如神仙般迅速隐去了,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再说“阳”。“阳”的本义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即受光的一面;引申为太阳、阳光,又引申为温暖,还引申为明亮等等;在古代,“阳”又是一个哲学概念,与“阴”相对。甲骨文的“阳”字左为“阜”(土山),有升高的意思;右上部为“日”,下部为“T”,是祭神的石桌(有学者认为指树枝),表示太阳升到了祭桌(或树枝)的上方;金文在“T”的左下方加“彡”,表示阳光,变为“昜”,会意太阳升起,阳光普照,“昜”兼表声(有学者认为右边是一盏明灯,明灯升高,光明至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小篆线条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简体楷书以“日”代正体楷书的“易”,成为通用的简化字“阳”。总之,“阳”的字型演化和字义的发展,充满着奥妙,丰富而别有深意。
        “济”和“阳”结合为名,占尽了二字的“先机”和大自然的恩宠;济阳这个地方,也尽得济水的厚爱和福祉。《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阐释了水的厚德和极善,无声无息中滋润万物。济水即厚德和极善之水,千秋万代,它曾哺育了其流域内的世代子孙。济阳,这个地方就深受济水的恩宠,机缘赋予了它一个响亮的名字,同时也孕育和熏陶了这方土地的厚德极善。[ 明·万历 ] 《济阳县志》记载:“济阳古青州之地。春秋战国属齐,两汉属东郡临邑县,晋为济北国,唐隶属齐州济南郡,宋因之。高宗南渡,其地陷于金。金天会七年建济阳县,以济水绕其南,故曰济阳”。济阳因位于“水之北”为阳,又因“水为济水”而得名“济阳”。向阳而生的一片土地,是一片充满绿色和生机的土地!从此,济阳与济水的缘分则紧密相连,世代沿袭。世事沧桑,虽然它在济阳已消失了一百六十多年,但“济水”这条早已消失的河流一直没有被我们遗忘,始终流淌在济阳人的心中。我们也始终记得: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的家乡济阳皆因济水而得名,闻名于世并标注在中国各个级别的地理名册上。

风雅诗意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济阳处于鲁北平原的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其地理位置 为东经117℃和北纬37℃附近,无论经纬,其上下左右相距大概半个度数而已。北纬三十七度是个魔力无穷的纬度,这个纬度的附近仿佛尽得大自然的灵气,穿行地域,古今中外,尽是人类文明荟萃和文史胜迹聚集之地。济阳人得上天厚爱、自然恩惠,幸居其左右,共享着这条纬度附近的充满魅力又迷人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季风明显。
        济阳是个美丽的地方, 一年之中,在不同的季节里,你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的明显变化。济阳的美,美在四季,美在每一个季节里都有盼头,都有期望;济阳的美,亦美在每个季节里都有余味,都能穿越古今,品味风雅诗意。
        春天,从满树枝芽到郁郁葱葱,你会品味到贺知章描绘的柳“碧玉妆成一树高,千条万条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杜甫笔下的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白居易书写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商隐低吟的风雷“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北方的春天,万象更新,在济阳这个地方被诠释的分外凸显。
        夏天,从小荷初露到满架蔷薇,你能欣赏的田园风光更加丰富多彩。郊外,“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的荷花麦香随处可见 ;徒骇河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绿林飞鸟,甚是灵动可爱;稍门引黄灌区,也可赏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还有“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农家小院。
        秋天, 从硕果累累到红藕香残,你可以品到的古韵似乎更浓。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清减告别的季节。在乡村,你可以体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的喜悦;或者领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里的秋风秋草; 最为迷人的是黄河岸边,可近观远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唯美大河秋色。
        冬天,从翩翩飞雪到残雪消融,你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冷静深刻,风雪会营造出最纯洁的景色。百里河堤内外,可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玉树琼枝、见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精神气度,又可至黄河岸体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还可以郊外烧烤,寒夜围炉小酌、与友共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氛围。 济阳的冬天,越是寒冷时光,越能体会、回味人世间珍贵的温暖。如你身临其境,对其所爱,亦愿化作片片飞雪,不负此生不负寒冬。
        总之,济阳的四季,季季画意盎然;只要你热爱它、欣赏它、发现它,其诗意的美无处不在。

济水韶音

        济阳的美不仅仅美在风景,还美在人们对山水文化的崇拜、对济水被赋予很多人格化赞誉的尊崇和践行。白居易《题济水》:“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就是文人墨客对济水赋予了高尚文化品格赞誉的例证。古代四渎,济水最小,却具有最善性的的东西,宽广的胸怀;四渎之中,其状最为细微,三隐三现,无论潜入地下还是流贯大地,济水都能包容天下,泽润万物;一路向东,至清远浊,济水遇河阻隔,不以险阻惧其势,不以河浊乱其清,终能以柔克刚,扬波东行,百折不挠入海。济阳地域虽小,但济阳人受济水润泽所呈现的古风格局的熏陶,尊崇济水至清高洁的美德,具有谦虚谨慎的品格、宽厚诚实的作风、生命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做事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百折不能夺其志、移其心。上善若水,济阳亦善亦美。
        济水文化的善美品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济阳人民。[清·乾隆]《济阳县志》有《济水澄波》诗“济水清且涟,利涉平於掌。到来沃我心,悠然餐瀣沆。何为矜奇节,故酌贪泉爽”。[明·万历]《济阳县志》对济水澄波记载:郭之南百步许,清河环抱如带,水色溶溶,浩荡无际。每秋清波静,载酒遨游,不知身在尘世中也。《春日济水泛舟》三首“满河风浪逼扁舟,词客乘春一醉游。散发长歌天地阔,落花流水共悠悠”、“夹岸桃花扑酒香,望来烟水更茫茫,风流不浅山阴兴,夜半回舟兴更狂”、“中流不复问风尘,一曲阳春也自真,几度徘徊人欲散,满船幽旷月华新”。这些描写中,诗人看到的济水浅可涉,清可饮;济水景色之美,无论月下还是白日皆令人流连忘返,不知身在何处。这些诗文表达了济阳人民对济水的深爱、留恋和倾慕。济阳人对济水的情怀代代相传、永不泯灭!
        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与韶乐的一次“邂逅”,更加深了济阳人民与善美的渊源和对善美的追求。(上)作者单位: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