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10 更新时间:2020-09-23

太平公主曾经来过

□ 杨光路

        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流传于太平街道太平村。太平村在很久很久以前还不叫太平村。太平村那时候正处在一个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有唐一朝。时至某年,正是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这天,太阳像个通红的大气球从东方冉冉升起,帝都长安的东城门已豁然洞开。城门外,两队铠甲士兵手持缨穗长枪,齐刷刷分列大道两旁。这时候,从门洞里驶出一支皇家车队,旌旗招展,鸣锣开道,长号声声,把凛凛威风传向了远方。全副武装的禁军飞骑队,个个腰佩黑鞘长剑,坐骑骁勇战马,紧紧跟随在车队左右两边护卫前行。看这富丽堂皇的阵势,来头一定挺大,即使不是皇上,那也得是太子王爷。
        漫长的官道上,车辇粼粼,马蹄踏踏,飞扬的尘土似青烟蒸蒸,使整个车队犹如腾云驾雾,与东流的黄河相向而行。车队越过黄土高原,又驶入中原疆域,一路上跋山涉水,千里迢迢,直驱“礼仪之邦”齐鲁大地。历经一连数日的昼行夜宿,皇家车队来至泰山脚下,终于刹住了滚滚车轮。
        此时正值夕阳西下,喧嚣的市井像落了滚儿的一锅开水,渐渐归于了平静。远眺,一架东西走向的山脉连绵起伏,峰峦叠嶂,烟岚云岫。近观,高耸巍峨的泰山,山腰上缠绕起一层淡淡的暮霭,浓绿的山顶已被落日的余晖描摹成了凝重的黛巘。奔波在路上的人们都行色匆匆,步撵的,赶车的,推车的,骑驴的,挑担的,领着的,搀着的,抱着的……各式各样的男女老幼,怀着急切的心情,同时追赶着各自的归程。
        那辆豪华气派的辇车旁,一众侍女簇拥上前,双膝跪地,俯首迎驾。车辇上,有一侍女撩开门帘,从车厢里走出了一位雍容华丽的贵妇人。这女子,身材出落得好高挑、好标致啊。但见她头上轻挽发髻,淡扫蛾眉,腮点面靥,额贴花钿;身着一袭黄缎长裙,间有红花绿叶点缀,晚霞辉映出通体的靓丽光泽。在侍女的搀扶下,她脚步轻移,踏着车辇的阶梯徐徐落地,站稳时似娇花照水水映花,行姿间若杨柳扶风风吹柳。好一派华贵典雅的韵致美。
        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
        凤辇一侧,太平公主傲然玉立着,翘首仰望泰山的巍巍雄姿,胸脯缓缓起伏,神情专注得旁若无人,仿佛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她震撼了。她心里自言自语:这就是传说中我大唐帝国的那座“五岳独尊”的泰山吗?托上苍的洪福啊,今日终于得见您的尊容了……那表情里,满满的都是虔诚和景仰。
        太平公主依旧站立在那儿,稳如磐石,思绪仍在泰山上痴迷地神游。这时候,她头也没回,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声:
        “明日就是三月三了吧?”
        “禀公主殿下,明日正是三月三。”众侍女齐声应答。
        太平公主满意地点点头,又轻叹一声,如释重负。她这才转身又向西方眺望,橘橙色的霞光迎面扑来,白皙的容颜霎那镀上一层红晕,随之掠过了一丝浅浅的笑意。
        三月三,好日子啊!
        在民间习俗里,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是一年一度举行“祓禊”仪式之日,许愿消灾弭邪,祈盼繁荣昌盛。当然,它也是游春踏青的大好时光。民俗中,自古即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谚语,还有六月六、九月九,这都是意义非凡的“黄道吉日”。
        三月三这天,艳阳高照,春光明媚。太平公主率领一众随从,登上东岳之巅,步入了香雾缭绕的“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的山神信仰(道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跪在泰山老奶奶的佛像前,太平公主大慈大悲的心念油然而生。她目视神尊双手合十,毕恭毕敬顶礼膜拜,然后又颔首低眉默默祷告,祈求泰山老奶奶“庇佑众生,灵应九州”,保固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巡游了泰山,太平公主坐乘的金车玉辇又马不停蹄,浩浩荡荡一路逶迤北上。车队途经济南府,越过济水河,行进在广袤的鲁北大平原上。天色将晚时分,太平公主见路边有一小村,便决计在此停留,借宿度夜。
        这一带虽是一马平川,但地处偏僻,又远离繁华市井。这里的人们素以种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汗珠掉地摔八瓣,却只能靠老天吃饭,收成倒也能自给自足。人们安身的居所,都是一色的土坯房屋,低矮阴暗,夏潮湿、冬漏风,却照样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他们日复一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边苦守着自己的贫家寒舍,一边侍弄着庄外那几亩分散的粮田。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婆孩子、田亩粮食和鸡鸭猪狗,就是活一辈子的全部内容。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他们安分守己,他们起早贪黑,他们的小日子过得既辛劳又简单,似乎从来没有什么人去见过什么大世面。
        可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老实巴交、安贫乐道的普通村民,骨子里却生长着勤劳忠厚的秉性,邻里和睦,也乐善好施。他们一边沐浴着淳朴民风的浸润和滋养,一边又将其反哺给了脚下的这块母土。

        “太平公主驾到!太平公主驾到……”
        大街小巷里,村民们奔走相告。一时间,喜讯从天降,惊雷响四方。整个村庄轰动了!人们倾村出动,犹如潮水般纷纷向太平公主的车队涌去,要争相目睹这个皇家大闺女到底是何等的俊俏模样。
        人们边走边谈,都谈论着同一个话题,那就是太平公主的逸闻趣事。在此之前,乡亲们对她的身世也早有耳闻,却不过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直到今天,大家才在口口相传中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那么,太平公主何许人也?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生育的幼女,也是唐中宗、唐睿宗和安定思公主的同胞小妹。太平公主八岁时,竟然出家当了坤道。其原因呢,就是她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已薨,后由武则天授意,她便做了道观的小道姑,替母亲给外祖母超度亡灵,祈求冥福。太平之名,乃是她的道号。不过还好,她的出家仅仅是个名义,却一直住在宫中。
        斗转星移,花谢花开。太平公主在父皇母后身边无忧无虑地成长,转眼就是“女大十八变”了。有道是,知女莫如娘啊。武则天发现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公主,长相和性格都像极了她自己,对她疼爱有加,常常把她叫到跟前与之商议朝政。唐中宗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了幕前,亲身致力于宫廷政治,并且屡立大功,权势地位愈来愈加显赫重要。据史书记载,朝中自宰相以下的文武百官,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掌控之中,大有一言九鼎的分量。经她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文官武将,更是不胜枚举。其权势之大、手段之强,甚至一度超过了唐睿宗李旦皇帝。因而在历史上,她也就有了“武则天第二”之说。
        太平公主巡游泰山这年,想必正是她在人生旅途上踌躇满志,“春风得意马蹄疾”。所以,她乘泰山祭祀之机去各地巡视,也便在情理之中了。因为天黑要借宿,太平公主才历史性地走进了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
        太平公主的车队就停靠在村口。也许是一路的车马劳顿,已经把皇室的随从们都整得疲惫不堪了。其中有不少的人,或蹲着,或坐着,或倚着;有的在闲谈议论,有的在闭目养神,还有的在悄悄吃着零嘴儿……反正是上头已经下了命令,大家可以在原地稍事休息了。
        村里的男女老少闻讯赶来,在太平公主的面前乌压压地跪倒了一片。太平公主赶紧让乡亲们平身免礼,还顺便将跟前的几位老者搀扶了起来。当得知太平公主要在村里借宿的消息时,村民们无不受宠若惊。
        “千想万想都没想到,皇室的人原来也食人间烟火,不嫌咱穷家寒舍。这真是天赐的洪福,老少爷们的荣幸之至啊!”
        “阿弥陀佛,公主能屈尊来到咱小门小户里歇脚,这可是咱祖祖辈辈的造化呀!”
        “瞧,公主来了,皇家车队来了,这回呀,咱的祖坟上也该冒青烟了……”
        私下里,大家都在这么议论。
        激动的情绪尚未平复,本就好客的村民们顷刻进入了主人的角色。这些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在乡亲们心目中就像久别重逢的至亲好友。他们是咱朝廷的人,领头的又是当朝的太平公主,现在出门在外有了难处,咱们不帮谁帮啊?不帮他们咱们帮谁呀?
        乡亲们纷纷围上前去,把客人围了一层又一层,个个和颜悦色格外热情,你嘘寒,我问暖。那亲热劲儿,比“砸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姑表亲还要亲。末了,不知谁还多问了句,除了住宿还有什么难处。朝廷的人说,其他都自带备齐,就光借个宿而已。
        “不就借个宿吗?小菜一碟。好办,好办!”那人回答得相当干脆。
        眼看着天不早了,人们自告奋勇提供了可借宿的房间数量,然后纷纷把朝廷贵客领到了自己家里去。他们主动腾出了自家的住房,宁可自己在草房里或者牛棚里受上一夜的委屈,也要把这些皇亲国戚安顿好,伺候好。就让他们舒舒服服地睡一夜好觉吧,养足了精气神,赶明儿还要继续赶路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