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作家高平
□ 鞠慧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看望高平
在我写字桌的案头,摆放着大摞高平先生的专著,《珠穆朗玛》《拉萨的黎明》《大雪纷飞》《川藏公路之歌》《古堡》《帅星初升》《心摇集》《高平诗选》等10多本诗集。再一次翻阅着这一部部饱含了诗人真情挚感的诗作,浓浓的深情便丝丝透出,清风般掠过,轻拂在故乡的土地上。
高平,这位几十年如一日的歌者,这位著名的诗人、作家,是我们济阳人的骄傲和自豪。
高平,1932年4月24日生于北平,因地取名。他的父亲高恩传,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毕业后在高宛县等地做职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年幼的高平随同家人回到了原籍济阳县白杨店村。高平的父亲,在家乡任小学教师。高平在乡下度过了他的童、少年时代。
在上小学时,高平已开始接触民间的歌谣和说唱,他为民谣那明快、朴实、生动的语言,丰富、优美、跳荡的想象和民间艺人们说唱的那些长长的绘声绘色的有韵故事所倾倒。出身清末秀才之家的母亲李淑娴,虽然只念过几年小学,但却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她常常一边做针线,一边为儿子吟诵那些音韵悠扬、意境迷人的古代诗篇。在国文课本上,高平又读到了“五四”以后出现的白话新诗。这些,成为高平所受到的最初的文学熏陶。10岁时,高平已开始尝试写诗,表达他在那个战乱的年头对日伪军的痛恨。在济南上学的几年中,高平又阅读到了大量“五四”时期与30年代的新诗和外国古典诗歌,扩大了文学视野,他被这些诗篇迷住了,父亲关于“不要做文人”的苦劝,学校里训育主任的恐吓和申诉都未能阻止他对文学的热爱。15岁时,他的处女作散文《秋夜》在济南一家报纸上发表。
1949年7月,高平尚未毕业,就离开了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在他舅父(解放前是清华大学的中共地下党员)的鼓励下,1949年8月他在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战斗剧社戏剧队当了一名队员。高平喜欢演戏,但他更热爱文学。一个月后,他又拿着自己写的一首诗和一篇散文,到战斗剧社文学队去毛遂自荐,终于被文学队破例录用。高平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革命征程和文学生涯。
到西南后,高平曾在成都军管会文教科工作过一段时间。此时,他吸收民歌民谣的营养,写成了他的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天下穷人一条心》,于1950年初在成都出版的《川西日报》上连载发表。负责该报文艺副刊的西戎,曾对这位年仅18岁的诗作者和他的第一首长诗,给予了热情的鼓励。
1951年初,高平作为西南军区政治部战斗文工团创作室的一员,领受了随军进藏体验生活的任务,踏上了进军西藏的新途。进藏后,高平又作为进藏先遣部队最前方的一个连队的挂职文化干事,在条件极艰苦的拉孜生活工作了一段时间。对神奇、美丽、富饶的西藏,对勇敢、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他一见倾心。西藏和平解放后,高平奉命调回到重庆。
高平前期诗歌的创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歌颂筑路战士艰辛的劳动和英勇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二是反映西藏农奴的悲惨生活和翻身解放的历史进程。题材的新颖和生活本身的严峻有力以及作者朴素炽烈的真情实感,使他的诗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他离不开西藏和西藏人民,于是他正式向组织上提出了调到西藏去工作的要求。1951年底,高平终于如愿以偿,重返西藏。正如他自己说过的那样,“西藏是我的缪斯(诗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把青春献给了西藏;西藏也给了我永久的青春”。
此后,高平先后参加了修筑通往世界屋脊的第一条公路康藏公路和拉萨当雄机场的工程。1952年,他被评为二等人民功臣;1953年,又被评为模范青年团员,并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代表团的成员,赴北京参加“五一”节观礼活动。
1951年写了《劈开雀儿山》一诗,以来自生活的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进藏解放军战士战胜险恶的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和他1953年创作的歌剧《运输线上》,均获西南军区文艺创作一等奖。冯牧当时曾撰文称赞高平的这些抒情短诗是“蓬勃有力的诗作”。这些诗篇后来结集为《珠穆朗玛》,于1955年3月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高平的第一本诗集。
在1953年以后的短短四五年间,高平的诗歌创作明显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几年内,他不仅诗思泉涌,创作数量较多,而且逐渐形成了他着重反映西藏地区和藏族人民独特的生活风貌和思想感情的特点。1957年,他的第二本抒情短诗集《拉萨的黎明》,由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1958年,他的第一本收有3首叙事诗的长诗集《大雪纷飞》,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些诗作的大部分,不仅仍然保持着他前几年诗作那种乐观、明朗的格调,而且,思想艺术水平都有所提高。抒情短诗《致田野》《写在花圈上》等,在语言的提炼和意境的概括上,已经显示出属于诗人自己的个性特点,那种真挚的热情显得更为博大和深沉;尤其是长篇叙事诗《大雪纷飞》,更加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艺术个性,标志着高平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正走向成熟。高平的这部构思精巧、新奇雅致、寓情于理、融情入理的长诗,它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语言的精炼程度,典型形象的塑造,所提示主题的深度等,均给人强烈的感染,展现出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和朴素壮美的艺术境界。它对当代叙事诗诗体的丰富和多样化,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大雪纷飞》最初在《人民文学》发表后,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只是因为高平本人在生活道路中遇到意外的一段曲折,它未能得到见诸文字的应有的评价。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它才先后被《中国百年文学经典》《中国新文学大系》等书收选,并被国内多种文学史著和《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所评价。
1958年6月,高平被错误地补划为右派,不得不离开他工作和生活了七年的西藏,离开了他热爱的藏族人民,并在一段时间里基本上停止了正常的歌唱。
1979年5月,高平的错案得到平反和纠正,他的诗歌创作又活跃起来。他把自己心灵上留下的伤痕,看作“仅仅是长河的支流溅来的一滴”,他说过,即使在曲折中,“我的心灵滴着血,这血总是立刻转化为希望的红花,开在我的胸中”。因此,当他重新歌唱时,首先献出的仍然是对生活对人民的执著的恋歌。
改革开放以来,高平进入了文学创作的第二青春期,连续出版了《川藏公路之歌》《古堡》《帅星初升》《冬雷》《山水情》《心摇集》《从西藏到东欧》《致诗友》《百吻集》《文海浅涉》《了然斋诗词选》《高平诗选》《中国情结》《步行入藏纪实》《修筑川藏公路亲历记》《高平短诗选》《清人咏藏诗词选注》《不燃之香》《高平自选集——西部风景》《高平诗文精选》。
2009年12月,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了高平文艺终身成就奖。
他一直深怀着对家乡的挚爱。近20年来,他多次重返故土。济阳、德州、济南、曲阜、青岛、泰山、黄河……都曾进入他的诗篇。
在40多年里,高平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战斗文工团创作室研究生,第十八军后方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创作组组员,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组副组长,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创作员,甘肃省歌剧团编剧,甘肃省文联专业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西北师范大学西部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其作品在西南军区、西藏军区,西藏、四川、甘肃等省区和第九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中国艺术节,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诗刊社获奖计26次。词条辑入《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诗歌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17种辞书或史著。其足迹遍及除台湾之外的全国各个省区,并出访过苏联、匈牙利、马其顿、日本等国。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文、俄文、罗马尼亚文、马其顿文和藏文。
高平是一位不懈追求、执著进取的诗人。如果以《打通雀儿山》作为起点,以《大雪纷飞》作为标志,那么,他在诗的国土上惨淡经营、艰难跋涉已60多个春秋了。难得他童心不泯、诗性不减,总有新作新曲奉献在读者面前。
我们坚信,以他的执著、坚韧和勤奋,他不会让关爱他的读者和家乡的父老们空等和久等,他会在诗的原野上采撷更多更艳丽的花朵。
(写于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