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41 更新时间:2017-10-24

柳编在我家

作者:王小萍

         “济阳柳编搭上一带一路快车,销往韩日美等国每年赚千万”,这是前几天,《新济阳》报的头条。看着画面中堆叠整齐的柳条筐,我的脑中立马浮现出一副美丽的画面,那是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妈妈正埋头编柳条筐的画面。
        那是1968年的初秋,昏暗的油灯照着清冷的地瓜窖,照着妈妈被麻花辫儿遮住的俊俏脸庞。17岁的妈妈和16岁半的翠姨,正并排坐着,两手交替忙碌着。突然,打着哈欠的翠姨抬起头来说:“姐姐,这后半夜还挺冷呢,咱先回去睡觉吧。”“抓紧编,忙起来,手就不冷了。”妈妈说:“明天这20个筐的钱可都算好买啥了,家里还等着用呢。编的不够数可不行!”妈妈语气坚决,不容反驳。
        一个月之前,生产队长带回了一个好消息:每个生产队出五个人,去收购站学习编柳条筐。学成后,可以不用下地干活,全职在家编筐。只需每天往生产队交一块钱,就能顶工分算满勤。(满勤是每天早晨1分,上午2分,下午2分,一天合计5分。)一个工分价值7厘钱,全天工分总价值3.5分。选择编筐,就意味着,工分的价值陡然升值了6倍。但是,报名的人还是很多,扣除交生产队的钱,多编的多赚的就是自己的了。因此,生产队还在村里进行了“择优”录取。
        第一批名单里,是没有妈妈的,据说和家庭成分有关系。但是,妈妈很快通过了对翠姨样品筐的看、拆、编,她不仅掌握了柳筐编制的全套工艺和流程,还在手法上成了翠姨的师傅。妈妈总是在夜里带着翠姨偷偷的编,再经过翠姨的手,将小筐悄悄的卖到收购站。
        不久之后,偷偷编柳筐的妈妈,在生产队会议上被点了名。奇怪的是,妈妈和姥姥不仅没有挨批,还被队长号召来学习。这是咋回事?原来,队长被收购站通知:有个编筐好的,她的柳活儿件件都能当做样品,要鼓励这个人多编。而这个人,就是妈妈。
        那个时候,常编的货号种类不多,型号却不少。最常编的叫“套五”。就是每组有五个小圆筐,最小的直径3厘米,最大的直径30厘米,小的放到大的里面,一个套另一个,这样一直将五个套装起来。其中的小号最难编,连一根细柳条都用不完,须得用小指将柳条头从底下小心勾出来,细细的压。手指粗大的、手法笨拙的,根本就办不了,他们只好选择“套四”和“套三”。除此之外,还有椭圆形的各式小筐,有呈放水果的、有摆放食品的,有带提手的盛衣筐,有需在底部装轱辘的小货筐。
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小柳筐,成了那几年家中重要的资金来源,缓解了家中的窘境。
        1982年,结婚后的妈妈,依然选择了她热爱且熟悉的柳编来补贴家用。这时,各家都有了自留地,妈妈就白天下地,晚上编筐。
        妈妈一坐一编就是大半夜,我也会坐在小杌子上,陪她到大半夜。往往我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还在嘴里叨念着:“看着妈妈编筐筐,卖了筐筐买苹苹。”
        那就老老实实看着妈妈编筐吧,只见妈妈先将在清水中浸泡绵软的柳条拿到身边,用左手将柳条摁在膝盖上,再用右手巧妙旋转徘徊。摁住,别上来,压下去,再绕一下,很快,一个滚圆的米黄色的筐底儿,就平铺在了腿上。接着,妈妈微微挪了挪膝盖,用右手续上一根柳条,沿着那个筐底儿,轻轻向上编,一根再续上一根,转了一圈又一圈。等编的差不多了,妈妈拿手指比比高度,再拿出米尺量量,确定已编到了标准高度,才抽出右手,垂垂后背,要放松一下的样子。
        碰到有花边要求的,是要多费些工的。花边有柳条状的,也有麻花状的,虽是比照样品而来,却也加足了妈妈的心思。待编好了花边,就是筐上面的细活儿。先收边,再编提手,最后还要整形。待整形完毕,才算是真正的成品。
        我曾经问过妈妈编小筐赚多少钱,她说除了交生产队的,每天能剩5毛钱。我说这么少,妈妈笑笑说,我编的都是一级品,是赚的最多的呢。末了又说,都是出口国外的,必须要编好!
        在我国,柳制品的外贸出口,是从1960年开始的。再往前追溯,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过用柳条编织的篮和筐,在春秋战国时期,用柳条编成杯、盘等,外涂以漆,称为被桊。到了唐代,进沧州和宁津以北地区的柳箱已经很著名。宋代,人们用柳条做箱箧。随着柳编工艺的成熟,逐渐有了衣箱、笸箩、簸箕等。
        曾经辉煌鼎盛的宋代文明已经远去1000年,我记忆里的小柳筐也已同我挥手作别30年,那些光鲜、精巧的柳编工艺品,时而朦胧,时而清晰。
        我是曾经寻找这份记忆的,而且找的很努力。那是2012年,刚从南方回来的我,曾将柳编——这个与我有着特殊情怀的,家乡特有的手工艺品,列入我的创业项目之内。
        可是,待做完市场调查后,我却又止步了。熟练的柳编人员已经进入了暮年,中年无人接替,青年还需要培养;适用于柳编的柳种也已非常稀少,种植培育同样需要过程……但是,当《新济阳》报的头条映入我的眼帘,当看到50年前的编筐热情又在丰盈着今日出口创汇的激情,我的心便瞬间又沸腾起来。
        柳编,这个同我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词汇。柳编制品,这个同我家有着美好渊源的工艺品。唯愿你,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越飞越高,越走越远!作者单位:大鲁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