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4 更新时间:2020-12-07

秋天的那份记忆

◎张 勇

        秋天来了。我喜欢秋天是那满山的枫叶红的让人赏心悦目,还有那绵绵秋雨给我带来的满满的思绪,时而伴着那秋收后阵阵沁人肺腑清香,打开记忆的大门,走进陈旧的往事,重新梳理那往事的点点滴滴,给我带来的却是无尽的感慨……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说现在生活的节奏很快,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安享着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和安康,可在闲暇之余我的心中总有一份眷恋总时常涌上心头,那就是我的家乡,一个曾经发生过很多故事的地方。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我感恩这个看起来并不大的村庄,在这里有我幸福成长的童年经历和我努力拼搏奋进的足迹,有我和家人幸福生活的永久写照,更有我发自内心的对这方乡里乡亲们感恩,感恩他们的相依相伴和无私的帮助和热情的呵护,生活在这里的那段时光让我终生难忘,在我的脑海记忆犹新,就似一股娟娟的小溪在我的脑海里流淌,随记忆顺流而下……
        在这个小村庄曾经发生过很多的奇迹,曾经方圆几里地外的村民都要来到这个村落加工各种面粉,也是用电浇灌良田,水利设施一体化的村落之一。一座小型扬水站解决了全村百分之八十的良田灌溉。就是这座电磨房解决了社员群众的吃饭问题,那时人们用手推车或身背着各种粮食,有的只有十几斤粮食也要开一次电磨,可就是那个年代,在自己温饱还没解决的公社社员却把最好的粮食,晒干扬净上交国库,支援我们的国家建设。这也是那一代人最质朴和最值得可爱的精神所在。在七十年代中期,这个村就拥有了生产队的马车以及耕地的农机具,在那个“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的号召下,部分农村用大型农机具深耕作业,试图改良耕地土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缺乏水和肥料的农田产量是可想而知的。不过,那时生产队只要解决好机械操作驾驶员的吃饭问题就行,至于其它费用暂时不要收。深耕没有彻底解决粮食的增产问题,生产队也没有剩余的钱来还欠账,这也成为后来农机行业转为运输的原因之一。大型农机农田作业暂告一个段落,再次实现农村大型农机作业整整等了二十年。
        我们村没有用机械作业,把省下的钱买成玉米磨成面熬粥,早晨只要社员带点干粮和咸菜,玉米粥随便喝。这样吸引了很多的劳动力出工翻地,采取记工分的方式大搞农家肥来改善土质,也就是那几年,村里大丰收。村集体的粮仓换上了一把大大的新锁,牛舍里还养了两匹马,四个猪圈满满当当,生产豆腐的加工间漂出阵阵的豆香。并且,每家养了一只到两只绵羊,有生产队集体放养,晚上把羊牵回家,羊毛归集体所有。到了大枣成熟的时候就熏枣,把熏好的乌枣运到外地去卖。一个不到二百来口人的农村在当时也算得上富裕村。可好景不长,缺乏正确方向引导的集体经济有了利益的存在。常言道:有利必有弊。利益的存在影响着个别人关系的融洽,逐渐形成权与利的争执,随着生产队仓库门锁的更替,生产豆腐的工具挂上了墙,羊圈的顶棚也露着了天,猪圈同样也空空如也,生产乌枣的地窖也被填埋,生产队的大院只剩下一个养牛人,一头牛和一口水井……
        生产队的兴衰透露出一个道理:凡事有了利益就会出现争执,有了争执就会化为矛盾,出现了矛盾,就会影响态度,而态度会影响着方向,缺乏正确引导的方向就会失控,当失去了一切,也就明白了道和理的正确存在。可有时,“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不是对每个事都是公平的,失败是共同的,可再次成功却不是永恒的概率。
        对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毕竟曾经的拥有过,对未来,在等待中把希望寄托给未来,最重要的是他们保留着那份对未来希望的盼望和信念……
        这个村最近就要拆迁了,可这个村的故事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
        我时刻在眷恋我的的家乡,不只是它的故事,还有这里的风土人情,更有陪我一起生活可爱值得尊敬的父老乡亲,还有在我心中的那份无尽的乡愁!作者地址:龙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