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铸权益 畅通助消费
◎李志文
消费作为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对发展意义巨大。构建多层次的消费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如今日渐受到国家重视。但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所处的地位并不平等,往往是被动和消极的,会遭到多样的消费安全隐患。扭转当前存在的畸形消费趋势,关键在于汇聚多方合力,为消费生态注入清流。
马斯洛需求将人类的生理需求作为人们行动的首要动力,满足此需求的供需双方派生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二者的经济交易,因此,一旦一方违背经济规律和规则,消费断崖式的危机就会触发正常生活的不和谐因素,擘肘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已过四十载,在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与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也日益繁荣。
然而,哪里有光明,哪里就有黑暗。2008年,三鹿奶粉闹得人心惶惶,令整个社会震惊;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轰动一时,假疫苗销售引发了山东甚至全国人民的恐慌和愤怒。该生产公司只为追求利益,不顾社会责任的冷漠行为让人不寒而栗的同时,也敲响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警钟。不仅如此,消费产品“假”字当头,形象工程大行其道,违规操作暗中搅动等市场乱象依旧腐蚀消费链的正常运行,受害终端几乎是万千消费者。
当然,面对消费劣行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如胡适所言:“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知道问题根源,了解问题所在,便需要修正和整改。电影《我不是药神》因生产垄断导致患者买不起“救命药”的讲述引发了舆论热议,有关部门也加快落实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这一良性导向的涌现就是很好的典范。市场的健康成长既要底层百姓的关注,更要顶层领导者的扶植,然而核心要义是要求供给方的生产者秉承端正生产理念,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北京同仁堂之所以延续百年,在于坚守“炮制虽繁不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诚信精神。时过境迁,老一辈的思想精髓对当今企业家依旧具有启迪意义,只有将诚信和责任贯穿在整个企业的发展宏图之中,才能实现“八百载,最长制,”打击市场混乱行径,堵住非法营运漏洞和增强消费信心齐头并进。
“君子使物,不以物使。”盈利是企业经营的目的,但不能成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即便爱财,也应取之有道。唯有生产过关,消费放心,维权正当,一个欣欣向荣的市场环境才会焕发新生,多方力量的汇聚也由此造就了消费新风尚,新气象。作者系山东建筑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