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祥将军的抗日爱国情怀
曹 磊
1933年2月1日的《正气报》报道
卢永祥将军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上世纪30年代,卢将军已经退出政坛隐居天津。但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拉开了武力征服中国的序幕。民族危难之际,卢永祥将军此时虽年迈且多病缠身,但仍不忘民族救亡之大义,为抗战积极奔走。笔者寻获几则民国报刊史料,史海钩沉,得以还原一段卢永祥将军的抗日爱国往事。
1931年11月21日《上海日报》发文题目为:《卢永祥何在?》。文曰:“民六张勋复辟,首先发电声讨者,为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继而段祺瑞马厂誓师,不数日而复辟一幕告终焉。” 卢永祥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首发通电讨伐复辟之功,为世人所铭记。《上海日报》为什么以“卢永祥何在”为题? 请诸君注意此篇报道的时间点,1931年11月,此时日军已经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上海日报》接着写道:“今倭奴以一夕而亡辽吉,于是不抵抗与持镇静之二声,内呼外应,如同唱随,真极人间之羞耻也……黑省马占山以孤军支持,力竭声嘶,环全国南北军阀除张发奎以一纸电文开拔外,不见政府发一旅,汇一款,以为实力之助,卒至黑省亦随辽吉而亡,呜呼,党国诸公……”。
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只有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和马占山的部队在东北坚持抗敌。民族存亡之际,报纸大呼“卢永祥何在?”,那位曾经扶大厦之将倾的“卢永祥何在?”。 北洋叱咤风云的军阀那么多,危难之际,国民党政府难堪大任,人们想起了卢将军,足可见民国时将军之威望。
那么人们期盼的卢永祥何在呢?当时的卢永祥已入花甲之年,多病缠身,已然不能再横刀立马为国而战。但是卢永祥将军岂能坐视日寇侵略国土,虽不能领兵抗敌,但在后方必然为抗战积极奔走。
1933年2月1日的《正气报》和2月2日的《社会日报》都发了一则报道云:卢永祥轸念抗日将士,捐资三千金。文章记曰:“前浙督卢永祥氏,神威忠勇,自卸甲归田以来,息影沽上,虔心奉佛,不问世事,然爱国之心,老而弥坚,榆关失陷后,何旅孤军抗战,于冰天雪地中……乃慨出三千金,亲自采购上毛线櫗六千双” 。 对此次捐资抗战,卢永祥附文曰:“外辱日迫,风云紧急,前方将士,枕戈喋血,积雪洹冰,良深轸念,鄙人年力就衰,不能负弩前驱,深为愧惭,今特置纯毛线櫗六千双,分装六大箱送由贵报馆转致各界救国会、会同他处所送慰劳品,一并运交何柱国司令,分配前方作战将士应用,浅浅微物,用以抒意,此致,商报馆,卢永祥启 一月二十四日”。将军为支援抗战,亲自采买物资,3个月后, 卢永祥将军病逝与天津。可见当时卢将军已然病入膏肓,但心念抗日前线,还亲自采买。推测将军当时之心境,是恨不能再跨马上阵杀敌卫国。卢永祥将军不愧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
对于卢永祥将军的逝世,当时之报道多言其为“牙痛所致”,1933年6月6日《小日报》评论曰:“卢并非单为牙痛而致死,实肝火之起,胃气之来, 都系心境使然……坐视强邻内侵,抵抗无术,鲜有不动肝火者”。世人明白将军,忧国忧民之心。遗憾将军在日寇侵华,忧心国祚之心境下骤然逝去。纵览寰宇,今将军之国,山河无恙已民富国强,将军当含笑矣。
卢身处乱世军界,清末出兵山西时也曾因管控部下不利,造成洗劫赵城之兵灾,亦曾因与齐燮元鏖战苏浙,给当地百姓带来战祸。乡人也不为其辩白,北洋乱世,实实为之痛惜又徒增奈何。但入民国以来,凡遇国家存亡之大势,卢永祥多有首倡之功,并总能站在正义的一方。伐复辟、讨贿选 、废督军、倡裁兵、兵工为民、资助中山先生革命、以抱病之躯奔走捐资抗战,庄庄件件皆助推革命大势。乱世各色狂魔群舞,然每至救亡国亡天下之危时,将军从未缺席。为何?概因卢永祥将军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
作者系城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