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脉——闻韶台
◎孟庆贵
济阳县曲堤闻韶台举世闻名,究其源,概因舜之德神于韶,孔子之德神于闻韶。因此,闻韶台理所当然的成为一种形象载体、成为儒家学说的象征,千百年来似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指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闻韶台究竟建于何年?韶为何物?和孔子有何关联?它意蕴着什么?这些问题许多人们一直理不清,下面抛砖引玉做一探讨。
闻韶台究竟建于何年?
历史资料记载:汉朝汉武帝雄才大略,执政期间,逐灭匈奴,削平藩王,出使西域,取得了一连串决定性的胜利。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巩固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在这种情况下,很需要一种政治思想作为理论基础纳入统治轨道,从意识形态领域长期禁锢人们的思想,达到长久维护其封建统治之目的。经研讨各教各派宗旨,与孔子的仁政思想、君臣伦理相适应。出于这一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的儒家思想脱颖而出,占据正统主导地位,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顺应了文明古国的民心民意。
汉延续到唐,治国纲领,理论基础、礼仪制度不变,儒家学说被捧为治国经典,孔子也被推上了至圣先师的宝座。统治集团利用一切宣传工具不遗余力的进行大力传播、灌输,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目的就是让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占领思想阵地,使人们尊礼守法、重德讲信。国人对儒家思想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到了这样的层次,统治集团从长治久安的形势要求考虑,还郑重提出:“圣人过化之地必有建树。”进一步强化从形体到思想的全面统治。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周游列国时曾到过曲堤,在土台上聆听过韶乐,留下了历史行程的足迹,推断这一时期建筑闻韶台。建宋金时期(公元1611年)闻韶台修缮记载也是有力证据。
筑成的闻韶台占地2800多平方米,台高约40米,台上面积900多平方米。方砖铺地,四周青砖花墙相围。上有正殿、抱厦偏殿、魁星楼、状元阁、水井(水井,经考察是修台时的进料口,台成,改为台顶排水道)等建筑群体。后来,名家哲人登台瞻拜先师,欣然留墨,碑刻林立;五株香松台颠悠扬芬芳,独特的馨香成为一大奇闻。正殿檐下悬挂《万世师表》镀金横匾,正殿塑有圣人冕旒像、红光焕发,慈祥和蔼,充满睿智。四哲两旁相陪。正殿门楣是: “子在·闻韶 ” 两侧是:“万世为官祖 百代帝王师”的楹联。登台下望,四街尽收眼底;远眺济水悠悠,帆船争渡,人物风景一览无余。
“韶”为何物?
“韶”是国家庆典专用的一种高级音乐,只限帝王宫廷使用,是等级最高、运用时间最久的雅乐。它侧重于安泰祥和、厚重仁德、礼仪教化;曲调和谐优雅,熏风畅悠,犹如天籁之音。
“韶”乃舜作。尧为帝时注重农桑,发展生产,关心民众的疾苦,是一位有道圣君。在继位的问题上,更是高风亮节,择有德者而禅位。舜继位后,感其品行神于“韶”。就是把帝王的功德谱入韶乐,进行歌颂传扬。有记: 舜帝品德足千秋,韶乐音韵美名流。德神于韶和者稀,千古岁月思悠悠。
和孔子有何关联?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为了宣扬儒家学说周游列国。此时的周朝已是内忧外患、礼崩乐坏,韶乐之音已绝久矣! 孔子精通六艺,对经典著述了然于胸。曾师承师襄子,神悟《文王操》,崇尚周礼,对韶乐羡慕已久,聆听雅乐成了他的一大愿望。
这年,孔子骑“的”(音di,闻韶台雕有“的”像,传说是孔子来曲堤时的座骑)来到曲堤,先到逄公墓祭拜,然后弟子安排馆驿。晚饭后,弟子陪同来到塘湾滂,登上附近的土台子乘高纳凉。徐风微微,星月生辉,临水赏荷,蓦然间随风飘来阵阵高雅美妙的韶乐,凝神细听,那韶乐:
缓似流云,飘逸潇洒,犹如舜德拂心田;
行似和风,醒物溉野,犹如箕星布祥岚;
急似甘雨,铿锵嘹昂,犹如珍珠落玉盘。
音似啼莺,鸟兽率舞,犹如龙凤起沧澜。
韵似仙乐,天女下凡,犹如起舞在人间。
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孔子大饱耳福,遂了夙愿,赞道: “尽美、又尽善矣!”“闻韶一曲,三月不知肉味!”
曲堤商朝是逄伯陵的封地,逄伯陵是周文王的表叔。死后葬于刘台,现代是省二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王灭商后,乃求舜后,得妫满,封于陈地,称陈侯,以奉祭祀。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准予韶乐贺庆大典,世袭罔替。曲堤这个地方被封为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到了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时期,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三桓 (季平子、叔孙氏、孟孙氏)把鲁昭公从鲁国都城逼到齐地,陈侯的后人“子完”也从陈地逃往齐国,陈氏子孙痴于乐,能世其音尚。故“韶”独存。
公元前517年,孔子35岁。这年,三桓发难,鲁昭公避难逃往齐国,孔子也受到冲击。他看到君不君、臣不臣,礼崩乐坏的现状,痛心疾首,大呼: “违背礼制,是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由天下大乱,自然而然想到天下大治,他十分怀念周朝初期稳定繁荣的局势,君臣有序,父尊子孝,人人受伦理纲常的约束。战乱非常时期,孔子在逃难途中听到只有贵族阶层才能享有的韶乐,譬如雪中送炭,能不发出尽美尽善、膏肉无味的感叹吗?
“韶”乐等级最高,运用时间最久,呈现君王的意志;
“韶”乐合奏音符蕴含着仁德祥和、礼仪教化;
“韶”乐妙音,深层次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韶”所体现的意境与孔子的儒家理论相契合。所以史学家论言“孔子之德神于闻韶”。
千百年来,孔子的儒家思想经千年磨难而颠扑不灭,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愈来愈被人们捧为经典。闻韶台也成了济阳县的靓丽名片,成了孔子儒家学说的形体代表,以闻韶命名的学校、企业、机关、门头比比皆是。济阳人民崇尚礼仪,注重人文,为境内有千古闻名的闻韶台而自豪。在不忘初心、倡导国学教育的感召下,殷切期盼在我们这一代重建闻韶台,使历史名胜再展辉煌,让闻韶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作者单位:县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