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大半个老城 建成近20处公园
看济阳城市建设发展十年巨变
初秋时节,天朗气清。地处九曲黄河北岸、神奇北纬37°中端,千年古渡口的济阳,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与转身。十年来,济阳乘势而上,笃定前行,不舍昼夜、昂扬奋进,城乡面貌、道路交通、文化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济水小城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美之城、宜居之城和品质之城。
纵深推进城建 规划富美之城
“几条马路城中穿,一条小河城边过,狭窄街道满灰尘。”
这是10年前济阳城区的真实写照,满眼望去一片平房,高层建筑几乎没有,大部分建筑和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老城区。
为了改变城乡旧面貌,纵深推进城市建设,2012年——2016年,济阳坚持新老城区建设同步推进,老城改造开始破题,文体中心、浙江五金建材城、中央华府等城市综合体项目陆续完工。济乐高速、济东高速顺利通车,国道220和省道239、249改造提升顺利完成,国道104拓宽改造有序实施。
2017年,济阳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号召,要抢抓携河发展机遇,加快产城融合步伐,为建设济南北部新城、决胜全面小康而奋斗!百姓期待圆一个安居梦,城市追逐一个发展梦,棚改旧改是让两个梦实现的重要途径。自2017年开始,济阳大刀阔斧启动大范围棚户区改造工程,历时三年拆迁半个多老城区,完成5.39平方公里的老城片区改造,总拆迁面积214万平方米,涉及3万余人。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济阳撤县设区,自此济阳结束近千年置县史,开启了最具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发展征程,掀开了北部起势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我区随着黄河国家战略、山东“强省会”战略加快实施,济南“北起”战略破题起势,一大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密集建设,“三桥一隧”基本建成,有轨电车、济滨高铁加速布局,“三隧一桥”、绕城“大北环”纷纷破土动工。济阳抢抓“北起”战略新机遇,加快城市更新,强化产业转型,以城聚业、以业兴城,并顺势启动交通对接工程,先后新建提升国道220、银河路、开元大街西延等10余条道路,济阳彻底告别交通不便、天堑制约的历史阶段,逐步迈向携河发展、拥河发展的全新时代,成为全市新一轮发展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
提升城市功能 构筑宜居之城
一花一世界,一束光影一片天。城市巨变,既能体现在今非昔比的城市骨架上,也能体现在市民居住品质、消费品质的变迁中。“以前,在县城逛公园只能去澄波湖景区和济北公园,休闲娱乐的地方很少。10年来,我们又见证着城市的改变,大街小巷的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城区公园的数量也在年年增长,生活在济阳更加舒适。”市民王红说。
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休闲游憩的活动场所。多年来,我区加快构筑主城区绿色生活圈,陆续打造出全民健身公园、安澜湖公园等一系列精品公园,建成各类公园17个,公园绿地总面积达311.55公顷,人均公园面积24.53平方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35.57%。
随着黄河健身公园的建成,城区范围内西有澄波湖公园,中有济北公园、全民健身公园和安澜湖公园南北贯通,东有黄河健身公园,通过新元大街景观河东西串联,构建起水绿交融的“E字形”生态景观布局。
“以前咱小县城也没有大的购物广场,一说聚餐、购物就会想起好又多超市,然而年轻人喜欢的品牌衣服、包包、化妆品以及餐饮店少之又少。每到周末,大家都喜欢约几个姐妹去济南逛街。”家住领秀城小区的魏女士说。
确实如此,济阳以前商贸基本以模式单一的传统商场、沿街商铺为主,经营范围和品牌单一,产品档次大多数为中低端,并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元消费需求。
近年来,随着老城改造基本完成,济阳区新区建设也渐成规模,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一大批地标性高端建筑拔地而起,一大批公共性市政设施陆续建成,华百广场、银座商城、力高千喜荟等一大批综合性消费场所投入使用,无论是老城区,还是西城区,都有了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居民有了更多的购物选择和全新的消费体验,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多家综合性消费场所的入驻,让济阳市民休闲娱乐不再跑济南,不管是银座商城,还是华百广场,都能满足大家吃饭、逛街、购物、看电影、护肤、看娃等需求,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市民刘先生介绍说。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