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让市民生活更便捷
本报讯 提起家门口“一分钟诊所”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济阳街道华阳社区的赵大爷就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不出社区就能买到常用药,不用去医院就能联系到专家诊断病情,这个‘一分钟诊所’真的是太方便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真的要给家门口的这个‘一分钟诊所’点个大大的赞!”
“一分钟诊所”的落地,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免费享受到了AI智能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大力建设“一分钟诊所”,推动“一分钟诊所落地落实”,是我区创新举措,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强化平台建设,积极搭建数字底座,不断创新应用场景,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智慧,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围绕打造城市的智慧中枢,我区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在建设模式上,创新打造“3+3”驾驶舱模式,即“区级—部门(镇街)—社区(村居)”三级领导驾驶舱按实际需求分别规划设计,“指挥中心大屏—办公电脑中屏—智能手机小屏”三种展现场景按不同规格定向适配,推动“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在各层级各领域深入落实。在建设时序上,按照“聚、通、用”思路,分“1.0、2.0、3.0”三个版本分期推进建设。
强化平台建设,积极搭建数字底座,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济阳城市大脑,即数字济阳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和济阳区应急指挥中心,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建设内容。硬件方面,建设一个400平方米的指挥大厅,设61个坐席和指挥会商室。软件方面,重点建设济阳政务大数据平台、时空大数据平台和空地一体化物联感知平台。济阳政务大数据平台重点为城市大脑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已接入全区14个委办局的19个政务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汇聚城管、住建、水务、农业、生态环境、社区等数据130余万条;时空大数据平台重点汇聚空间地理数据,与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等深度融合,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高精度构建数字城市模型;空地一体化物联感知平台重点融合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物联传感等数据,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动态感知。目前,已接入治安监控、交通管理、综治网格等7000多路视频资源,依托省级AI赋能平台,为城管、水务、住建等部门的占道经营、垃圾乱放、工地扬尘、渣土乱倒等违规行为整治提供自动识别预警功能,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聚焦“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领域,推进城市管理、社区治理、产业分析、应急指挥等应用创新,目前,已开发数字经济云图、项目地图、智慧城管等应用场景,并基于数字城市底座开发多项智慧场景。建设“一分钟诊所”,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智能预诊、在线问诊、远程把脉、支付购药”一站式诊疗服务,目前已在城区建设10处“一分钟诊所”,为近10万人提供快捷诊疗服务;打造一网通用平台,依托济阳区政务大数据平台,汇聚全区政务数据,为各部门、各场景需求提供数据查询、比对、核验功能,推动数据资源共享,让共建共治走上数字“高速路”。目前,已为残联、司法、扶贫等部门提供数据共享15000余条;依托省级视频Ai赋能平台,融合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物联传感等数据,加快推进空地一体化物联感知平台建设;开发新冠疫苗接种信息比对系统,我区相关数据人工比对需要两到三天,使用系统5分钟即可完成数据比对,定位到人,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助力政府实现疫苗接种人群精准管控。 (刘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