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市济阳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3年1月7日在济南市济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济南市济阳区发展和改革局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主要指标稳中向好。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六稳”“六保”工作全面落地,企业稳产稳效保障有力。初步预测,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6亿元,税比7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
(二)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工业经济运行向好。预计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5%,全区规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产值192.1亿元,增长5.4%,年度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鑫方盛、泉麦啤酒、东风李尔、汉方制药技改等项目建设加快,工业投资增长35.95%、技改投资增长47.6%,居全市前列。金麒麟、顶津食品、汉方制药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省级瞪羚企业3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市级瞪羚企业9家、市级绿色工厂5家,高质量企业数量进一步扩大。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亿元,增长33.9%。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值预计分别增长4.9%、2.6%、17.4%,获评山东省食品饮料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1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粮食产后服务工作被人民日报点赞。全力抓好稳产增收,完成葛店灌区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新增高标准农田4万余亩、高效节水灌溉2万余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获评省级农业机械化“两全两高”示范区。持续壮大乡村产业,实施绿港现代农业示范园、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等一批农业示范项目。特色农业小镇、“鲜农都”农产品集配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垛石番茄、曲堤黄瓜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产销两旺,一产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净增限上贸易企业13家,新建住宅小区室内副食品市场5处,荷畔春风商业小镇、众海新天地综合体竣工验收,引入麦当劳等商业品牌首店3个。截至目前全区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增长16.1%,居全市前列。电商经济发展加快,龙泰、达沃等电商产业园集聚成势,飞鸿跨境电商总部经济中心建成运营,入驻企业23家。“金融辅导”扩面提质,新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17家,金融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2.5亿元。物流业发展加速,怡亚通(一期)基本建成,统超物流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三星冷链物流企业称号,信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荣获国家4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称号,规上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增长7.5%。文旅融合加快发展,成功启动“工业+研学”“农业+研学”游,策划旅游线路12条,旅游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双招双引稳步实施。对外开放扎实推进。高频次开展招商活动,参与旺旺集团项目合作视频会等线上云招商30余次,组织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东风李尔等比亚迪配套项目入驻万海科创产业园启动仪式等线下重大招商活动10余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乾隆集团等7个重大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新设驻菲律宾、泰国2个海外联络处。全年新签约项目62个,合同投资额330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6个,过亿元项目28个。开展“才聚济阳521”系列招聘活动,引进外国专家、海外工程师12人,新增泰山、齐鲁系列人才8人,国家级人才实现零的突破,全区科创人才申报认定总数创历年新高。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健全完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通过区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专班推进、专人负责等措施,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其中:5个省级重点项目和7个市级重点项目均按节点计划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05个,开工96个,开工率91.4%,投资完成率93.5%,投资完成率和开工率创近年新高。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项目20个,金额14.36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安置区建设,垛石白杨店、新市周家社区交付入住,星河、仁风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城区5835套城区安置房竣工验收,3104户居民回迁新居。
(四)改革创新成果丰硕。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深耕细作“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在全市率先建设“云勘验”系统,率先探索开展便民服务分中心建设,成立济阳区企业服务中心,“在济阳·济时办”荣获2022政务服务博览会“政务服务优秀品牌单位”。数字产业基金组建运营,入选“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创新打造全市首家“无证明之窗”,深入挖掘电子证照作用,梳理免提交事项800余项。将16个城市社区优化调整为25个,社区治理更加精细。扎实开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建设工作,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全面铺开,托管面积新增6万余亩。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和“标准地”改革,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1421亩。“人社服务暖1℃”改革创新试点、融媒体绩效改革、“公参民”学校治理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持续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均创历史最好成绩。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3.5%,支持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山东祥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备案全区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8家。吸引南京林业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济阳设立研发或成果转化机构3家。汉方制药、旺旺食品获济南市年度创新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表彰。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获得银行贷款7325万元,累计质押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五)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规划引领持续强化。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编制完成《济阳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济阳区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及行动方案》。将起步区作为牵引济阳未来发展的最大势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六大工作专班,《起步区—紧密协作区协同发展规划》形成初步成果。东风李尔、信通汽车等6个产业配套项目落户济阳;济滨高铁、绕城高速“大北环”、有轨电车等重大交通工程开工建设;黄河大道-G220线等交通路网贯通延伸提上议事日程。初步完成《济南市国土空间济阳分区规划(2021-2035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开发边界划定。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滨河片区城市设计取得初步成果。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启动黄河岸边水生态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三区三线”划定及国土空间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城镇开发边界规模扩至67.92平方公里,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轨电车济阳通道完成工程量的80%,乾元大街、育英路等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1公里,养护大中修111公里。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改造提升垃圾分类亭116处,建成密闭分类房21处,垛石街道生活垃圾转运站改造完成,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成绩位居全市前列。建成启用全市首个AI视频赋能平台,顺利通过省级四星级智慧城市试点中期验收,成功入选“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县级节点建设试点”。改造城区雨污管网12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9.3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2.6万平方米。新铺设农村供水管网1299公里、污水管网455公里,改造农村清洁取暖1546户。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整治提升,农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整治残垣断壁4400余处,“四小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省级美丽乡村4个、齐鲁样板村10个、市级清洁村庄184个,农村人居环境评估成绩位居全市前列。乡村振兴衔接有序。加快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三区两轴一线”基本成型。认真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3772.5元,增长18.02%。扎实做好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教育扶贫、医疗帮扶等工作,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现象发生。郭家村黄瓜特色产业“亿元村”成为标杆示范。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8500.2万元,产业扶贫项目实现智慧化管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面完成煤炭压减任务。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第二轮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全区蓝天白云天数242天,同比增加14天;重点河流断面平均水质均为III类,无劣Ⅴ类水体,在用水源地稍门平原水库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徒骇河防洪治理工程、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容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曲堤街道水质净化厂基本完工。持续开展“清废行动”,排查整改危废问题400余个。辖区内无污染地块,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荣获“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区县”称号。
(六)民生保障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第二实验中学迁建主体完工,永康街中学、滨河实验学校及西江樾、万科配套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010个。职业中专成功创建山东省示范校、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高考特招线、一段线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实现“五连增”。济北少儿体校获批创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区人民医院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开展全面合作,区中医医院3个专科纳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我区被确定为全省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试点区。圆满完成558场次“戏曲进乡村”演出和5500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图书馆新购置图书8500余册,各公共文化场馆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三官庙汉墓群和邝冢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出彩人家”市级示范村12个、示范户5310个,12人获评省市“身边好人”,1人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社会保障更加全面。全年民生支出3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5%。全力保障群众住房,“保交楼”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完成新增城镇就业3096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747个,发放稳岗返还及创业贷款4258万元。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2.7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低保、特困供养、孤困儿童等社会救助标准提高10%以上,发放各类救助金1.01亿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综合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2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街镇敬老院全部达到国家二级养老机构标准。为865名残疾人适配辅具1300件,为400户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17件,成功创建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汇鑫社区和银山社区分别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成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区应急广播平台。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保持良好态势。纵深开展平安济阳建设,打造优选型智慧安防社区19处,“两盗一骗”破案率居全市首位,群众安全满意度持续提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月等专项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安保维稳任务。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区复审验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率和“食安山东”示范企业率均居全市前列。疫情防控更加坚实。坚决贯彻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双拥共建、地震气象、人民防空、档案史志、红十字、应急管理、东西部协作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按照上述要求,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5%;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
——粮食总产量62.67万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0.25万人;
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等各项约束性指标。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措施
(一)聚力改革创新,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上攻坚发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二)聚力动能转换,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攻坚发力。强化工业基础培育。
(三)聚力项目建设,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攻坚发力。加大双招双引力度。
(四)聚力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攻坚发力。加大协同发展力度。
(五)聚力民生改善,在推进共享发展成果上攻坚发力。持续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