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民间鼓书艺人李鸿宾
□孙厚德
李鸿宾,字鹏举,1890年出生,系太平街道李坊村人,出身于贫穷的普通农民家庭。
李鸿宾自幼酷爱说书艺术,每逢附近村里有说书艺人设场说书,场场必到,听辄入迷,听后还能原原本本的说给人们听,而且说的自然生动,风趣幽默。17岁时,便自己购置鼓板说书,李鸿宾学习鼓书,没有拜过老师,由于他头脑记忆力特别强,平时又刻苦自学和认真苦练,因为他不识字,在赶集设场说书前,头一天晚上就请村民李尚俊、李云学等把说唱的鼓书念给他听,明天就到集市上按鼓书上的一字不差的设场说书,而且说得很动听。20岁时,李鸿宾与一“拳把式”搭伴到兖州、徐州等地说书谋生。反又辗转到大连、抚顺等地说书。此时,李鸿宾的鼓板说书艺术日益渐进、名声渐显,就有一位大连姑娘崇拜并爱上李鸿宾的说书艺术和人品,主动提出和李鸿宾结为夫妻,从此,李鸿宾便成家定居,在大连书院说书20年。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李鸿宾见局势不稳定,便返回李坊村老家,继续以说书为谋生职业。新中国成立后,在临邑县的夏口镇,临邑县城和济南南门及李坊村附近的苏庙、大庄、庙廊、周姑寺等集市上设场说书,其鼓板说书艺术造诣为同行和广大听众所称道,名声大震。1956年,李鸿宾被临邑县政府命任担任了临邑县曲艺队队长。
李鸿宾一生表演过评书、西河大鼓、梨花大鼓、山东大鼓等。尤以山东大鼓为精。所选题材多为武侠公案之类。在大连时,李鸿宾曾与一教书先生结为挚友,此人口授给了李鸿宾几部完整的说书话本,成为李鸿宾保留的拿手说书科目。主要有《七侠五义》、《包公案》、《岳飞传》等。经过长期的说书艺术实践和潜心研究,李鸿宾虚心吸收了众家之长,将多种说唱艺术的技巧融汇于山东大鼓之中,并充分发挥其相通武功和天生嗓音好的长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说书艺术风格。李鸿宾说书时,表演架式好,形象逼真,声情并茂,传情感人。1957年6月,在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大会上,李鸿宾代表惠民专区(当时临邑县和济阳县都隶属惠民专区管辖)代表队演出的山东大鼓《金精戏窦》获全省演唱二等奖。
1961年,因年事已高,李鸿宾便迁居儿孙工作的新泰市安度晚年,1964年病逝于新泰市汶南公社曹庄村,终年74岁,并在此村安葬。
李鸿宾和老伴一生有一子二女,大女儿出嫁在大连,女承父业,以说书为生,二儿子李云彪为南下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从南京转回到新泰市,退休前,任新泰市人民武装部副部长,三女儿出嫁在太平街道吴刘村,一生务农,李鸿宾有四个孙子,大孙子李尚爱退休前曾任新泰市汶南公社党委书记,市税务局局长等职。
李鸿宾的一生是酷爱说唱艺术的一生,是赓续和传承说唱艺术的一生,是一位艺德高尚值得点赞和纪念的济阳民间鼓书艺人。 作者系区退休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