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盆枣香淮里洼
——回河街道淮里洼村印记(四)
◎陈玉堂
(三)黄土埋忠骨,吾辈当自强
杨佩先,济阳县淮里洼村人,生于一九二零年。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奋不顾身,与日本鬼子英勇斗争,在屁股被敌人弹片削去了大半边的情况下,却硬从日本鬼子的手里夺来了冒着火舌的机枪,充分表现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说起他,淮里洼的老人们无不赞叹,竖起大拇指说:“那才是真正的革命烈士啊!”
杨佩先,小名杨小,生长在一个贫穷家庭,父亲早逝,是母亲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他从小给人放羊,受尽了欺凌。给前王村一王姓大户人家放羊时,王家故意找茬,说他放的不好,又说丢了羊,把他一顿暴打。他不甘心受辱,一怒之下便偷偷的到了杂团(即土匪)当了小喽啰。由于是穷苦人,年龄小,又不识字,在杂团仍然是吃苦受累。后来八路军来了,成立了抗日队伍,他就毅然决然的投奔了县大队。在共产党的教育关怀下,他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县大队战士,多次参加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并动员了好几名街坊参加了八路军。战斗中,他与战友们不断摸索与敌斗争经验,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打击敌人。针对日本鬼子利用汽车抢老百姓的粮食和运送军用品,他们借用老百姓打水的井绳,在飞跑的敌人汽车后面甩出井绳钩,牢牢挂在汽车上,然后飞身上车,不等押车的鬼子反映过来,就把他们打倒了,然后把车上的物品扔下来,前边的敌人发现后,向后边追来,战士们跳下车,后边跟进的战友们边打枪击退敌人,边收拾战利品。
一九四三年三月末的一天,县大队接到情报,几个日本鬼子带着一排伪军从县城出来后,到老实王一带抢东西、抓壮丁。县大队经过研究决定趁其不备,在他们回去的路上打他个措手不及。县大队把三个小队组织起来,埋伏在了毛官庄村以西敌人必经之路上。杨佩先所在小队被分配在正面进攻,这时敌人抢了鸡鸭等牲畜,背着抢来的包袱,押着老百姓,趾高气扬地回城。杨佩先他们依据地形逐渐向敌人靠近。当敌人发现被包围了,就边打枪边向一片坟地撤去,然后把机枪架在坟头上向战士们射击。战士们沿着交通沟渐渐靠近敌人,大胆的杨佩先想观察一下敌情,刚一抬头,帽子就被鬼子的机枪子弹击落了,顿时怒火中烧,马上向队长请示冲上去消灭敌人。被批准后,他立刻扒掉棉袄,抓起几颗手榴弹向敌人冲去。在同志们的掩护下,沿着沟渠匍匐前进,他不时扔出一颗手榴弹,借着硝烟迅速前进。敌人就在眼前了,他突然猛地站起来,冲向敌人的机枪,当他的手就要抓住冒着火蛇的机枪时,被敌人的弹片击中了屁股,顿时被削掉了半边,他的身子不自主地晃了晃,但见他牙一咬,眼一瞪,一把抓住发烫的机枪管,顺势夺了过来。这时日本鬼子吓傻了、惊呆了,当回过神来想逃跑,被他一梭子弹消灭了。杨佩先高兴地抱着机枪往回跑,结果跑了不到二十步,一个趔趄歪倒在地上。战士们冲上来一边袭击敌人,一边抢救他,可借我们英雄的战士,死在了被抬往战地医院(设在秦家坟)的路上(淮里庄与西胡村之间)。
他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母亲享受烈属待遇,当时是每年一千多斤小米,县工委并号召全县人民向英雄学习,在洼子乡政府挂有纪念他的锦旗和向他学习的标语。几十年过去了,了解他的人越来越少,愿此文能激起更多的人对他的怀念。
村里还有一名烈士名叫杨学荣,1945年牺牲,生前是淮里洼民工队班长,事迹也十分感人,受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赘述,让我们把对烈士的怀念化作无尽的动力,在新时代建设的征程中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美好未来:干群一条心,奋进谱新曲
好的村庄一定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村子在历届村两委的领导下,由弱变强,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邢殿佐,1948年入党,土改时期的农委会主任,1948年至1964年任书记;杨佩昌,1948年入党,1948年至1964年任副书记;杨子珍,1964年至1965年任书记;杨学良,1953年在部队入党,1966年至1980年任书记;孙传珍,1970年入党,1980年至1985年任书记;杨中范,1973年入党,分别于1985年至1988年,1995年至2007年两段时间任书记;杨学增,1988年至1995年任书记;杨中凯,2007年至2020年任书记;杨乐朋,2020年至今任书记。历年来在这些主要领导的带领下,村里的党员群众上下一条心,齐心协力推动了村庄的大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淮里洼大发展的鼎盛时期,村党支部和大队一班人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大办农村企业,把企业搞得风风火火十分兴旺。有木材加工、铁丝编织、棉花加工、缝纫加工、黑枣加工、烧砖厂等,产品颇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有些还远销省内外。另外如大队农业试验田也非常令人鼓舞,那时种植的小麦产量已经过了千斤大关。还设有卫生室、经销处多项为民服务项目,为村民带来了收入,带来了荣誉和自豪,惹得周围村庄的人们羡慕不已。
村子素有“文化村”之称。由于村里重视发展教育,村民意识也比较高,建国后,村里先后走出了几十名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培育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村子里考出了2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这些人走向了工农商等各行业,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还有多人成长为国家干部。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国家建设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近年来淮里洼村先后获得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单位、农村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上级党和政府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是村两委领导们的正确领导,也浓缩了乡亲们辛勤的汗水。
村子的民生事业发展历来走在前列。十里八乡淮里洼是通电最早的,而且是1970年自力更生解决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家家就用上了电,大街上有路灯照明,间隔几十米就有一盏路灯,夜幕降临时路灯和农户家的灯相映成趣熠熠生辉,把大街照的灯火通明,整个村的亮化程度真不亚于一个小城镇。每年春节村里都敲锣打鼓办玩意——踩高跷、扭秧歌,演员们穿的花红柳绿,打扮的花枝招展,各自拿出看家本领尽心表演,引得大家竞相观看,一时间大街上人头攒动气氛欢腾。实行家庭责任制分田到户后,村里变化一天一个样,大家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棉花连年大丰收,家家养猪鸡羊,户户喂驴马牛,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早到晚鸟鸣、鸡啼、牛哞、羊咩此起彼伏,欢歌不断。房前屋后、村道沿线绿树成荫,春有花香,夏有绿海,秋有百果,冬有雪被,怎能不让百姓乐开怀。村小学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村大街的有线广播里新闻、音乐交替播放,这仿佛都是天籁之音。百姓或个体或联合开办的粮食加工、超市等实体,搭建起了百姓脱贫致富的平台,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这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日趋加大,人们坐在地头就能收庄稼,基本实现了收割耕种一体化,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了旱能浇涝能排基础设施,大家不再饱受传统农活的劳累之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结束了。
近20年来村庄建设变化最大:2005年村内通了柏油路;2007年村里接通了自来水;2008年村内新上冬暖式蔬菜大棚85个,从此冬暖大棚蔬菜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以种植西红柿、丝瓜、草莓为主,村民收入逐渐增加。新建村两委办公室,硬化了村办公室广场;2011年实施村内电网改造,新增变压器2台;2014年修建田间路2500米;2016年为全村机井新上变压器3台,2020年全部完成街巷硬化;村里新建幸福院一处,孤寡老人们吃上了免费又营养可口的饭菜,真正过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幸福生活。
现如今村民们都住上了大瓦房,条件好点的还盖起了二层小楼,多数农户家装修的都不次于城里的楼房。村居条件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几年政府实施村庄道路改造,大街小巷都进行了硬化,过去不敢想的事,今天变成了现实。村里在重点道路场所安装高清摄像头,借力高科技看家护村,同时为村民储存了多方面的信息,在村庄安保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天天享受着农家的幸福时光!大家富裕了,家家户户都买了车,百分之七八十的户家在城里买了楼房,过起了村里落户,城里安家,农忙种地,闲时打工,抑或变身产业工人的幸福生活。村里的路林渠田已变成一道秀丽的美景,简直就是一幅大手笔的水墨画,新时代的淮里洼人或隐身无际的青纱帐,或漫步秀美的林荫道,或游走在波光粼粼的沟渠旁,梦一般的画面,诗一般的意境,仿佛人间仙境。这一切共同编织成淮里洼幸福生活的新乐章,勾勒出一幅淮里洼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完)
作者系区政协退休干部